萬一,自己順利率領水師抵達江戶城所在的江戶灣之后,震懾不住或者說威脅不了德川幕府的人馬呢
難道自己真的要登陸上岸,一刀一槍去攻德川幕府的大本營江戶城嗎
打也不是說不能打,但是要真落入這個地步,那就失了楊振此來的本意了。
這一次,楊振率軍前來,并不是跟倭奴國全面開戰來了,也不是來跟德川幕府非得拼個你死我活才行。
楊振此來,就是想從倭奴國收獲一筆金銀財貨以及糧食等物資,為接下來的北上攻滅清虜之戰籌措物資做準備來了。
要正陷入跟德川幕府的死戰,那就跟楊振此來的本意南轅北轍了。
所以考慮來考慮去,楊振還是覺得,應該拉上荷人艦隊繼續北上,聯合他們才能真正威懾住德川幕府的那幫人。
那幫人不畏懼來自高麗半島的軍隊,也不畏懼來自大明朝的軍隊,但他們卻相當畏懼來自泰西的紅毛鬼洋夷。
德川幕府下達的鎖國令,看起來趾高氣昂,自高自大,但實際上暴露出來的恰恰是對洋夷泛海東來的恐懼。
這種恐懼,是對未知的恐懼。
而楊振恰恰就是要利用他們的這種恐懼來達成自己的目的。
崇禎十四年九月初七上午,也即迫使薩摩藩的島津氏簽訂城下之盟后的第三天上午,在楊振、湯瑪士佩德爾以及科恩和何廷斌的建議之下,馬克西米連樂麥阿終于下令重新起航,率領聯合艦隊離開鹿兒島灣,然后往東穿過大隅海峽北上,出兵江戶城了。
在條約達成后的幾天里,荷人艦隊指揮官樂麥阿一邊反復考慮要不要繼續擴大戰爭的問題,另一邊也在緊鑼密鼓地處理薩摩藩條約達成后的善后問題。
樂麥阿在跟島津光久達成條約后,就將之前他交給長崎奉行柘植正時轉呈幕府要求全面開放通商的信件,委托給了島津光久,叫他派人投遞到江戶幕府那邊去。
對此,被迫投降了的島津光久不敢不答應,于是在九月初五一早,就派人走陸路出發前往江戶方向傳遞荷人的外交信函去了。
對于樂麥阿的這個做法,楊振一開始是相反對的,但是后來想想,還是算了。
楊振過去在對清虜作戰的時候,因為長期處在弱勢一方的地位上,作戰之時,常常采用突襲或者伏擊的戰術,喜歡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如今面對倭人,楊振情不自禁地就想采用以往習慣了的打法。
但是荷人艦隊卻不太一樣,他們已經習慣了全面占據優勢的打法,所以更希望直接嚇唬住對手,然后不戰而勝。
這兩個打法,哪個更好,當然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
不過就目前情況而言,楊振覺得或許荷人的做法更有可取之處。
因為當你實力占優的情況下,你應當考慮的,不是避敵主力,而恰恰是調動敵人的主力來戰。
當然了,鹿兒島城之戰以后,聯合艦隊的整體實力在面對幕府軍隊的時候,是不是全面占優,楊振的心里多少有點忐忑。
荷人艦隊原有五艘巨型夾板船以及十幾艘小型船只,但在之前的作戰之中,其中一艘名為普特曼斯號的巨型甲板船,在鹿兒島城所在的海岸附近中了幾炮。
雖然薩摩藩的海岸炮臺上,裝備的只是佛郎機子母炮的彷造品,它們打出的彈丸,只有拳頭般大小,但是被倭人稱作國崩的佛郎機子母炮,屬于后裝速射炮,還是具有一定威力的。
好在普特曼斯號只是被佛郎機子母炮的幾發實心彈,打中了左舷,同時有幾發打斷了幾根帆索而已,實質損傷并不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