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多數配備了“國崩”佛郎機子母炮的炮臺,都修筑在浦賀水道西側地勢險要的海岸之上,青銅炮身也被固定在炮臺上。
除非將固定朝向的青銅佛郎機炮身拆除下來重新布置,否則的話,根本無法改變它們的朝向。
因此,面對松平信綱的命令,負責浦賀役所所有炮臺的稻葉正則懵圈了,完全不知道應該如何執行這位幕府老中的命令。
稻葉正則可以下令開炮,可是炮口所向的浦賀水道并沒有荷人的艦隊或者明人的艦隊。
這樣的炮擊有何意義,難道只是給自己壯一壯膽氣嗎
當稻葉正則把炮臺的實情報告給松平信綱之后,氣得松平信綱一邊跳腳大罵,一邊下令立刻拆卸炮臺,重新部署。
然而,這樣的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想當初為了守好江戶灣入口的浦賀水道,幕府將浦賀港收為直屬領地,并在面朝浦賀水道的海岸修筑起了大量永備工事。
其中最重要的永備工事,就是浦賀炮臺。
于是,當初修筑浦賀炮臺有多艱難,現在拆除它就有多艱難。
結果,沒等稻葉正則將辛苦拆下的幾門國崩轉
送到面朝相模灣的浦賀港土左水軍停泊處,
在浦賀港附近停泊過夜的土左藩以及其他各藩來援的水軍船只,就在樂麥阿和楊振指揮的聯合艦隊勐攻之下灰飛煙滅了。
單論數量,聯合艦隊的戰船并不算多,大大小小,合計起來,也不過一百多艘而已。
而被他們圍攻的海灣之內,停泊過夜的倭人關船和小早船,大小合計,足有將近五百條之多。
但是,聯合艦隊的幾乎每一艘戰船,都裝備了火炮。
光是荷人艦隊的四艘巨型夾板船以及楊振船隊的旗艦瀛洲號,這么五艘巨艦上的重炮就超過了三百門以上。
倭人水軍停泊過夜的海灣雖然比較開闊,但是數百門火炮輪番射擊之下,也將整個海灣給封鎖住了。
海灣內密集停泊的倭人關船和小早船,毫無還擊能力,在紅夷重炮的平直轟擊下完全不堪一擊,往往一炮過去,碩大的實心鐵彈能打穿好幾條船的座艙或者船舷。
最重要的是,在這場圍攻戰中,楊振他們辛苦一路帶來的倭人火器焙烙火失,也派上了用場。
張天寶及其率領擲彈兵們,舍不得浪費漂洋過海帶過來的萬人敵、飛將軍以及爆破筒,但是他們又不甘心站在一邊袖手旁觀。
所以他請了命令,使用了倭人的火器焙烙火失,換乘小船挺進海灣,將繳獲到手的一串串綁成葡萄串一樣的焙烙火失,點燃了投擲到無人值守的敵船之上。
一邊是炮擊,一邊是火攻,僅僅過了一個時辰多一點,停泊在浦賀港所在海灣內的大批倭人船只就幾乎全軍覆沒了。
當然了,要說楊振與荷人的聯合艦隊,在此戰之中炮斃或者燒死了多少倭人水軍,那倒也是未必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