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掉了停泊在浦賀港一帶的大批倭人關船和小早船之后,包括楊振所部人馬在內的整個聯合艦隊,算是徹底看清楚了倭人水軍的實力。
因此,對于艦隊一分為二分頭行動,大家也都很放心。
包括對于樂麥阿率領東路分艦隊,徑直闖入江戶灣這件事情,也沒有人認為這樣做有什么不妥了。
畢竟,只要他們不輕易上岸作戰,那就已經算立于不敗之地了。
而與此相應的是,最后一個被關押在瀛洲號底艙中的倭人武士頭目,一個自報姓名叫作六角源次郎的足輕頭,也在親眼目睹了倭人水軍幾乎一槍未發就全軍覆沒之后,主動求見楊振請降。
就是從這個年約三十多歲名叫六角源次郎的小個子倭人足輕頭嘴里,楊振得知,倭人水軍之所以沒有大船,原來竟是德川幕府自己下令禁絕的。
事實上,就在二三十年前,倭人是能造大船的,其時倭人所造的安宅船,體量就相當不小。
要不然的話,想當初來自九州西南諸藩的倭寇,又怎么可能橫渡大海,橫行大明沿海地區呢
只是,進入德川幕府統治時代以來,幕府為了削弱各地大名尤其九州諸藩外樣大名們的水軍實力,特意下達了一道“大船建造禁”的法令。
這道大船建造禁令,不僅禁止各藩大名建造載重五百石以上的任何船只,而且規定各藩大名前往江戶搞什么參勤交代的時候往返只能乘坐關船。
也因此,倭國各藩大名再也無法擁有以前的那種船體巨大、堪比朝人龜船的大安宅船了。
而結果,也就導致曾經水軍實力相當不俗的幾個倭國強藩,比如九州島的平戶藩、薩摩藩,以及四國島的土佐藩,它們的水軍實力迅速衰落。
因為水軍要強大,歸根結底,主要得看戰船,而戰船強不強,首先就要看體量。
如果戰船的體量不大,都是以中小船型為主,那么面對巨艦重炮的時候,肯定沒有什么勝算。
而這也正是浦賀港的倭人水軍戰船,在面對荷人艦隊的巨艦重炮以及正在向巨艦重炮快速轉變的大明金海鎮水師的時候,表現如此不堪,毫無招架之力的根本原因。
在幕府的鎖國令之下,一堆以內海和近海航行為主,最大載重量不能超過五百石的貨船或者漁船,又怎么可能扛得住裝備了大批重炮的巨型戰艦呢
“六角源次郎你真的愿意效忠于我嗎”
九月十二日的傍晚,為了虛張聲勢掩護樂麥阿的東路分艦隊闖入江戶灣,楊振率領西路分艦隊對浦賀港進行了將近一個時辰的炮擊。
直到夜幕降臨,海岸上亮起了燈火,楊振才率領西路分艦隊從浦賀港外悄然撤離,在夜色里調轉方向,朝伊豆諸島方向航行而去。
聽說關押在瀛洲號一處底艙里的倭人足輕頭目主動請降,楊振還是很高興的,當即就叫人把他帶到了自己下榻的艦艉樓大艙室內。
瀛洲號艦艉樓的大艙室內,一燈如豆,楊振大馬金刀坐在一張椅子上,何廷斌、郭小武分立左右。
而主動開口請降的倭人足輕頭六角源次郎,就隔著幾步遠,跪趴在大艙室的木地板上。
就在剛剛,在何廷斌的翻譯之下,楊振親眼見此人面對自己的問題有問必答,消除了自己心中對倭人水軍戰船不堪一擊的疑惑,突然間覺得自己的確有必要是拉攏一下此人。
如果他真的能夠為己所用,并且知道大阪通往京都城的道路的話,那么此人未嘗不能留下,未嘗不可予以招攬重用。
楊振不知道這個六角源次郎是什么出身,但是據說此人在伊豆大島被俘的時候身披甲胄,而且甲胄外又有一層質地相當不錯的陣羽織。
光是這一點,楊振也能判斷出這個六角源次郎出身可能并不低,并不是一般的足輕頭目。
此時,楊振問完了話,盯著叩首跪伏在艙室甲板上的六角源次郎,靜等他的回答。
“在下已決意臣服上樣,請上樣明察”
上樣是倭人武士們對將軍的尊稱。
此時六角源次郎這么說,自是體現出了他對楊振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