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數量再多,也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罷了。
隨著倭人高叫著板載板載沖進沖天炮的射程之中,不需要楊振發話,孫登選自己就立刻下達了開炮的命令。
這次跟船走淀川,隨軍運來倭人京都城的沖天炮、飛雷炮有不少,但是真正被炮手們抬著進入京都町,并且最后進入皇城大內里的沖天炮數量并不算多,不過三十門而已。
此刻,城頭上一半,城門下一半。
而先行開炮的,自然是城頭上的十五門,因為它們居高臨下,能夠打得更遠。
當然城頭上的十五門開火了以后,城下的十五門也幾乎立刻點火開炮了。
只是一轉眼之間,朱雀門外,早上楊振率軍攻打朱雀門時駐足的地方便被三十枚開花彈無差別覆蓋了。
“轟隆”
“轟隆”
“轟隆”
開花彈炸開的劇烈聲響連續不絕,有的落在地上,滾入人群之中才爆炸,而也有的還沒落地,就在人群的頭頂上炸開了。
大批高喊著板載沖鋒的倭人,被開花彈那如同天女散花一樣四面迸射的鉛彈所擊中,要么直接栽倒在地,要么依舊踉蹌前行。
可是火炮犁地過后,重新裝彈的時候,朱雀門前的戰場并沒有因此靜默。
相反,跟著王俊部署在朱雀門兩側城頭上的擲彈兵們,完全填補了城上城下的火炮在重新裝填彈藥期間的火力空白。
因為大家都知道,這是撤離京都前的最后一戰,沒必要再節省彈藥,所以不管是炮手們,還是擲彈兵們,都把自軍的火力輸出發揮到了極致。
而結果就是乘著楊振所部沖天炮重新裝填彈藥的機會勐沖到朱雀門外不遠處的另一批倭人青壯,直接迎頭撞上了擲彈兵們點燃擲下的數百顆飛將軍。
那些鼓起了平生全部勇氣才沖到這里的第二批倭人青壯,隨即被飛落人群的飛將軍炸得七零八碎,倒地哀嚎不已。
而一些僥幸躲過了飛將軍彈片攻擊的倭人青壯,剛剛進抵城門口的工事前面,就又與部署在那里的荷人火槍手以及金海鎮火槍手們正面相遇了。
十幾步以內,火槍當然是又快又準。
至此,沖過了火炮覆蓋地域,又沖過了擲彈兵的飛將軍攻擊的幸運兒們,最后迎頭到了火槍手們的槍口上,無一幸免。
當天晚上,這樣的場面只在朱雀門外上演了兩輪,原本士氣高漲舉著倭刀長槍嗷嗷叫著往前沖鋒的倭人青壯們,就在朱雀門外一哄而散了。
而此時,倭人皇城大內里的火勢,已經無法挽回,煙火滿天,甚至已經蔓延到了朱雀門內的幾處院落。
楊振見狀,隨即發布了突圍的命令。
突圍的目的地,是被毀的伏見城所在的荒丘。
好在那個地方也不太遠,出了朱雀門后,一直往南急行即可。
就這樣,在驗證了倭人僧兵與公卿豪門的奴仆們沒有多少鐵炮,也沒有大筒與國崩之后,楊振非常放心地讓荷人火槍手打頭陣往南突圍。
同時,讓所有炮手與擲彈兵們居中,并讓
金海鎮的火槍手們押著京都之行的俘虜們與繳獲,跟隨在后前行。
大約一個時辰之后,約莫當夜戌時,一行數千人邊打邊行,一路進抵到了當初的登陸地。
而此時,嚴省三也已經帶領當時從倭人皇城東門出來的隊伍,乘船沿著鴨川順流而下,早一步抵達此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