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對于湯瑪士的決定,楊振也沒有再說什么。
事實上,不管是執意留下德川和子的性命,還是聽任湯瑪士對手下的火槍手們不做處置,楊振都有自己的盤算。
而他的盤算,其實歸根結底,就是希望德川幕府與荷蘭東印度公司永遠不要走到一起去。
因為他們如果走到了一起,那么將來有危險的一方,可就是自己了。
伴隨著女一宮天皇的死亡,楊振等人突圍作戰的計劃不由得大幅提前。
原本對這么快撤離京都還有意見的荷人火槍手們,在知道自己人搞死了倭人土著女天皇之后,人人心里也都開始擔心倭人的瘋狂反撲了。
因此,根本不用楊振和湯瑪士再動員,從昭慶殿帶著德川和子返回之后,楊振立刻下令全軍兵分兩路撤離京都。
一路由嚴省三率領,押著后水尾天皇等倭人皇室成員,走東門,奔鴨川,與守在那里的一支人馬會合,然后登船走水路。
另一路則由楊振親自率領,押著倭人的公卿貴族們,走南門,即朱雀門,讓倭人的公卿貴族們走在前面當擋箭牌。
然后,在他們的后面安排上抬著火炮的炮手以及擲彈兵和火槍手們。
沖天炮的炮手們要隨時根據情況放下火炮,朝著擋路的倭人僧兵與公卿仆從們的開炮。
而擲彈兵與火槍手們則緊跟在旁,隨時打退那些敢于沖到跟前的倭人。
一切安排妥當以后,夜幕已然降臨,而倭人皇城大內里朱雀門外的倭人,也越聚越多。
而帶人守衛皇城南墻朱雀門等處的孫登選,也不得不開始朝著密集的倭人開炮轟擊。
朱雀門原來厚實的包鐵木門,早被炸的粉碎了。
不過孫登選帶人占領朱雀門后,也沒閑著,利用朱雀門上已成廢墟的城門樓廢料,做成了簡易的柵欄放置在闊大的門洞外面,并在柵欄的后面布置了幾門沖天炮和相當數量的炮手。
然而已經吃了不少虧的倭人也不傻,孫登選這邊一開炮,他們就馬上后撤,后撤到沖天炮的射程之外。
而孫登選這邊一停止炮擊,他們就又躍躍欲試地舉著長槍往朱雀門的方向摸來。
楊振希望借助夜色撤離,而外面的倭人卻是希望借助夜色進攻,雙方都把夜幕降臨時分當成了發動的好時機。
當然了,楊振的手里掌握著倭人的太上天皇以及一種皇室成員和公卿貴族,所以主動權始終是在楊振的手上。
就在朱雀門方向的炮聲響起不久之后,倭人的皇宮大內突然燃起了大火。
之前,楊振之所以不許聯軍在倭人皇宮大內隨意殺人放火,是因為自己們要等到入夜才好撤離,一旦白天在皇城內放了火,自己們就將失去這個四面皆有城墻保護的立足點。
如今,自己們馬上就要撤離,自然不會再將這個倭人的皇宮乃至京都留給倭人。
而放火的任務,自然是留給了急于將女一宮天皇以及昭慶殿毀尸滅跡的湯瑪士佩德爾及其率領的荷人火槍手們。
當天入夜不久,倭人京都皇城大內里的火勢先從昭慶殿開始燒起,并迅速在風力的助推之下四處蔓延,沒過多久大極殿陷入了一片火海之中。
云集在朱雀門外的大批倭人青壯們,隔著老遠,遠遠看見大極殿方向失火,突然開始大叫著“板載”“板載”,如同洶涌的潮水一樣朝著早已嚴陣以待的朱雀門沖鋒而來。
說實話,站在朱
雀門上指揮作戰的楊振,乍見這樣的萬歲沖鋒場面,還是有點忐忑的,擔心對方人數太多,自己這邊的炮手、擲彈手以及火槍手們扛不住。
然而事實證明,楊振這一次的擔心仍然是多余了。
幾百年后倭寇的萬歲沖鋒雖然十分可怕,但那畢竟是幾百年后的事情,而且都是訓練有素的分子,手里還有先進的武器。
而眼前的這批倭人,不過是一群依附于寺院或者依附于公卿貴族為生的武裝奴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