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御殿大廣間內的氣氛異常凝重之際,另一個一向被德川家光所信重的幕府重臣柳生宗矩突然發話了。
而且柳生宗矩所說的話,態度比酒井忠勝更加明確,幾乎等于是直言應當議和了。
此時已須發皆白年過七旬的柳生宗矩,是德川秀忠、德川家光父子兩代人的劍術與兵法老師,極得德川家光的信任。
他的這番話一出,立刻就起到了一錘定音的作用。
當然,柳生宗矩的話音一落,板倉重宗就再次神情悲憤地對著他的主上,也即幕府將軍德川家光叫了一聲。
“十年之后”
就在板倉重宗悲憤的呼叫聲中,德川家光看都沒看板倉重宗一眼,只是看著須發皆白的柳生宗矩,輕輕反問了一句話。
然而德川家光的這個反問,卻再也清晰不過地表明了他此時此刻的真實態度。
顯而易見,德川家光認可了柳生宗矩的大部分說法,只是覺得十年之期有些太久罷了。
“即使十年之后,上樣也不過四十七歲,正是春秋鼎盛時期,君子報仇,正當其時。而到彼時,若上樣造船造炮功成,當年豐臣氏跨海西征未竟之業,也將在上樣手中完成。”
“是啊,上樣,那些為了功業能屈能伸,能忍能讓的人,才是最強大之人。若是當年韓信不能忍胯下之辱,又怎有后來不世之功業”
“是啊,上樣,大丈夫重在能屈能伸能剛能柔,眼下形勢,荷人與明人聯軍船堅炮利,非我所能匹敵,上樣唯有忍得一時之辱,才能成就千秋大計”
柳生宗矩勸慰德川家光的話說完了以后,御殿大廣間內的形勢,其實就已經明白無誤了。
因為德川家光如果沒有言和之心,他就不會對柳生宗矩假以辭色。
而且,德川家光如果沒有言和之心,像柳生宗矩這樣善于見風使舵的老狐貍不倒翁,也必定不會輕易表明態度。
所以,柳生宗矩的話一說完,其他的幕府重臣們,也開始跟著附和了起來。
事實上,德川家能有今日這樣的地位,靠的就是在其弱勢時能夠做到足夠的隱忍。
要知道德川家光的祖父德川家康,就是“戰國第一忍者”。
面對強者,他就伏低做小,面對弱者,他就毫不留情。
最終不僅成功熬死了豐臣秀吉,而且還將豐臣氏的孤兒寡母斬盡殺絕,終于成為了笑到最后的那個人。
德川家康的發家史,自然影響著他的后人。
“既然如此,那就議一議講和的條件吧荷人與明人提出的條件之中,哪些我們可以接受,哪些我們不能接受,要好好議一議。因為就算是議和,我們也要有我們的條件,不能都是他們說了算”
“哈依”
德川家光終于亮明了態度之后,江戶內城本丸御殿大廣間內的幕府大老重臣們,幾乎異口同聲地俯首領了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