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更準確地說,楊振以及楊振子孫的未來,就是他們自己以及他們自己子孫的未來。
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對他們來說,楊振若是得道,他們這些人自然會跟著一起雞犬升天。
所以,盡管張臣沒有參與方光琛的謀劃,但是一看今天這個陣勢,一看他們的言行表現,立刻就心有靈犀一點通了。
“今年九月以來,金海鎮各路轄地屯所,包括登來幾處新墾區,所種番薯皆獲大豐收,據說畝產三千斤者所在多有,已不稀奇。
“僅此一點,我金海、登來二鎮各路轄地屯所軍民,從今冬到明春,就已經可以做到溫飽無憂了,此等恩德,二鎮民心豈有反復”
“是啊都督,方諮議、張總管、張總兵說的都沒錯”
張臣的話音剛落,緊隨其后上前,與楊振見禮的留守炮兵團營主將楊珅,立刻接上了話茬,對楊振躬身抱拳說道
“相比于山東、中原、江淮、山陜求告無門之饑民,兩年來,都督募民渡海,擴地分田,且教種番薯,使軍民溫飽,對二鎮軍民來說,此恩等同于再造。
“今日都督歸來,旅順軍民歡呼雀躍,簞食壺漿夾道相迎,民心向背,由此可見一斑。若說世道輪回皆有天命,那么以卑職之見,民心就是天命,天命就是民心”
“不要妄言天命”
眼見著自己的族弟楊珅說著說著,把話說到了天命上面,楊振立刻出言喝止了他,沒讓他再接著往下說。
楊振知道他們的意思,而且楊振也知道他們知道自己知道他們的意思。
但是,眼下還是崇禎十四年的十一月,距離天塌地陷天命轉移的崇禎十七年春,還有兩三年的時間。
楊振可不想在這個時候因為縱容部下妄言天命,而背上一個大逆不道或者亂臣賊子的罵名惡名。
好在楊振出言喝止了楊珅妄議天命的舉動之后,楊珅一愣,立刻住嘴不說話了。
而方光琛、張得貴等人,也在極其短暫的面面相覷之后,馬上岔開了話題,轉而恭賀起楊振一行東征倭奴國的勝利。
與此相應的是,楊振也沒再深究下去,就當他們方才什么也沒有說過一樣,一邊回應他們的恭賀之語,一邊邁開步子往旅順南城門方向行去。
旅順港內盛大而喧囂的歡迎儀式并未持續多久,在楊振離開后,很快就結束了。
不過當日的盛況,在楊振歸來的第二天,迅速傳向了金海鎮的其他地方。
在隨后的幾天內,金州城、復州城、莊河堡、岫巖堡甚至是安東堡,都相繼得到了消息。
各路協守總兵厲兵秣馬摩拳擦掌已久,聞訊后一邊等待著楊振可能下達的新的命令,一邊也連忙派出信使,將本路擴軍練兵的情況以及一些久拖不決的軍情快速送往旅順總鎮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