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來,沒有朝廷施加的壓力,一旦戰事起來,光是目前集結在遼西的各路兵馬,就未必真的愿意出兵配合自己。
再者,朝廷雖然說現在財政極其艱難,可以說差不多到了崩潰的邊緣,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在原本的歷史上,為了最后一次決戰,硬是征調了九邊精銳十幾萬人,餉銀數十萬兩,糧草上百萬石,戰馬數萬匹,投入其中。
這些糧餉物資騾馬牲口等等東西,別說分給自己一半了,哪怕只是勻給自己三分之一,那也是一個不小的補充啊
因為清虜可不是和寧國,也不是倭奴國的幕府,雙方一旦戰事開啟,楊振也不敢肯定會打到哪一天。
按照原時空清虜偽帝黃臺吉歸西的日子計算,一旦楊振在崇禎十五年春天發起戰事,那么從戰事開啟到原時空黃臺吉猝死,有差不多一年半的時間。
在這一年半的時間里,楊振既要考慮軍前人吃馬嚼的巨大物資消耗,同時還要兼顧槍炮彈藥以及戰船等方面的趕工生產。
所需要的錢糧物資,絕對是一個天文數字。
雖然楊振這次渡海東征倭奴國為接下來的戰事帶回了大批的錢糧物資,同時也開辟了新的糧餉物資來源。
可是一旦戰事開啟,德川家光那邊賴賬不還了,自己一時半會兒還真沒有什么辦法去收拾他們。
雖然這種情況出現的幾率很小,可以說微乎其微,但是楊振不能不提前考慮到這一點。
所以,對于可能會有的來自朝廷的錢糧物資和友軍,楊振同樣抱持著多多益善的態度。
不過,為了得到盡可能多一點的糧餉物資支持,楊振就不能提前暴露自己的意圖。
畢竟,出兵北伐,是他在面對朝廷時為數不多的籌碼。
他要拿全力北伐清虜這個籌碼,來跟京師朝廷交換一些東西。
而在換得自己想要的東西之前,楊振這邊的底牌自然是不能夠提前亮出去的。
所以十一月十一日的小范圍議事會結束后,與會人員只是埋頭準備,誰也沒敢將楊振決意在來年開春后北伐清虜的事情散布出去。
不過,應當布置下去的任務,第二天就布置下去了,并且在短短幾天之后,一場軍中大比武活動,就在金海、登來二鎮的軍中如火如荼地展開了。
金海伯楊都督要在全軍挑選神槍手擔任總鎮府親兵衛隊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金海、登來二鎮的各個團營哨隊。
而成為楊振的親兵衛隊成員,對金海、登來二鎮很多底層士卒來說,也是一個相當不小的激勵。
甚至于對于已經有了把總、千總官身的中低階武官來說,都有一定的吸引力。
畢竟,楊振重用親兵,可是有先例的,早前一點的比如楊占鰲、嚴省三、郭小武等人,晚近一點的,也有許廷選、麻克清等人。
這些人里面,除了許廷選本身有個當總兵的老爹做靠山以外,其他的無一個不是苦出身。
這幾個人,對金海、登來二鎮各路團營下面的底層士卒來說,每一個都是活生生的榜樣。
正所謂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總鎮府協理營務處要從二鎮各路團營精選三百神槍手出任金海伯侍從親軍衛隊的消息一傳開,每一個自認有兩把刷子的都想試一試。
就這樣,各路遴選神槍手的大比武,很快就演變成了各路團營哨隊熱火朝天的大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