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迅在聞言之后驚詫莫名,連說了幾句不可能。
楊振對此,只能報以沉默。
沉迅是帶著亢奮的情緒,滿心歡喜前來金海鎮傳旨的,可是當他在三天后,即二月初十上午乘船離開的時候,卻是情緒低落,滿心陰郁。
對于楊振所說的闖賊可能三打開封城的判斷,他是打心眼里不愿意相信的。
因為他依然清晰記得,前不久,他在臨離京之際,京師收到闖賊圍城大軍如鳥獸散,開封守城大捷的消息時,京師朝野上下是如何的喜氣洋洋。
而且,不是他一個人為此感到振奮,從上到下,包括崇禎皇帝本人都為此揚眉吐氣,興高采烈了好幾天。
京師從皇帝到百官,都認為自己已經看到了曙光,都覺得闖賊已經不足為慮,只要遼東取得了勝利,大明就中興有望。
在這樣的形勢下,自己回去告訴他們說,闖賊很快就會卷土重來,三打開封城,而且會掘開黃河水,水淹開封城,誰會信呢
然而,這個判斷畢竟是楊振作出的,沉迅就是不愿意相信,可也不敢等閑視之。
畢竟,楊振之前所作的闖賊二打開封城的判斷,已經得到驗證了。
就這樣,沉迅滿心興奮而來,滿懷心思而去。
至于沉迅返京交差之后怎么說,那就不是楊振所左右得了的事情了。
當然了,為了使關內局勢不至于在自己北伐清虜期間急轉直下,楊振在沉迅走了以后,也沒忘了預先作出一番安排,將方光琛再次派了出去。
這次方光琛回來之后,跟李吉一起,也向楊振報告了他們京師之行的前后經過與種種情況。
跟楊振猜測的完全一樣,陳新甲、王德化、張若麒等人,在之所以在皇帝面前幫助楊振說話,勸止了往金海鎮派設文官監軍的提議,不是因為別的。
其背后的真實原因,主要就是方光琛和李吉他們在京師奔走送禮所起的作用。
因為楊振一再跟朝廷討價還價的做法以及一再越權對朝廷事務“指手畫腳”的做法,的確引起了崇禎皇帝的反感。
對崇禎皇帝來說,讓你楊振干什么就你應該老老實實干什么,你根本沒有資格跟朝廷討價還價提條件。
雖然最后崇禎皇帝為了換取楊振同意出兵北伐清虜,答應了重新起用孫傳庭這個條件,但是他的心里面是很不舒服的。
因此,當有人提議應當派遣文臣監軍,督促關外兵馬盡快發兵與清虜決戰的時候,崇禎皇帝很自然地就想到了要向金海鎮派設文臣監軍的事情。
還好,現在崇禎皇帝在軍事問題上所依賴的幾個在京的臣子,比如陳新甲,比如張若麒等人,都跟楊振關系不錯。
這些人,從楊振發跡的時候開始,就一直在收取楊振的重禮,幾年來逢年過節禮尚往來從來沒有停止過,幾乎已經成為了一個利益共同體。
推薦下,換源a追書真的好用,這里下載huanyuana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這一次,為了確保自己北伐清虜的意圖能夠按計劃實現,楊振自然也沒少花銀子。
也因此,崇禎皇帝對楊振有所不滿也沒有用,當他一向倚重的陳新甲、王德化、張若麒,甚至王承恩,都在替楊振說話的時候,他的滿意或者不滿意,已經不那么重要了。
更何況崇禎皇帝眼下對楊振的不滿意,還沒有到比較嚴重的程度,至少現在的他,還要仰賴楊振,去替他完成征東平虜收復遼沉的大業呢
所以,在楊振替皇帝完成征東平虜收復遼沉的復遼大業之前,即使皇帝對楊振有所不滿,楊振也都是安全的。
考慮到這些因素,京師方面,楊振暫時不需要派人在那里奔走打點,為自己通風報信了。
而與此同時,楊振對于中州戰場卻亟需施加一些自己的影響。
否則一旦形勢惡化,而他卻受困于遼東戰場,那時候一頭脫擔兩頭空,可就麻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