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因此,楊振想來想去,決定將人脈既廣而且能說會道的方光琛派出去奔走聯絡。
這一次,楊振將方光琛派往了中州方向,主要是叫他辦好三樣事情。
其一,是叫他從登州府、來州府押送一批糧草,前往歸德府城,交割給其父登來巡撫方一藻。
其二,是叫他轉告其父方一藻以及身在軍前的沉器成、安應昌等人,要提前做好李自成三打開封城的準備。
尤其是要做好李自成掘開黃河大堤,水淹開封城的準備,如果能夠阻止,要想方設法阻止,如果難以阻止,那也要把自軍的損失降至最低。
其三,則是叫他攜帶自己的親筆書信,前去尋訪拜見孫傳庭,勸阻孫傳庭不要輕易處死賀人龍。
原時空孫傳庭入陜之后發生的事情,楊振是有所了解的。
孫傳庭起復入陜后,為了整頓秦軍的軍紀,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拿賀人龍這個大刺頭開刀。
賀人龍飛揚跋扈,不把尋常督撫文官放在眼里,而且坑死了一任又一任總督,應該說死有余辜。
但是有一點,其他將領跟他不能比,那就是他跟流寇匪首之間有深仇大恨,他不會輕易投降流賊。
而且他以前作戰勇勐,在流賊中威名赫赫,許多流賊頭子都很忌憚他。
在目前中州戰場波云詭譎的情況之下,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至少是可以暫時利用的朋友。
最主要的是,賀人龍走到眼下這一步,是有原因的。
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認為,朝廷對他有功不賞,有失公允,他心里有氣。
在楊嗣昌還活著的時候,有一次賀人龍立大功,楊嗣昌答應賀人龍,要為他請授平賊將軍的封號。
但是,事后楊嗣昌沒有兌現,反而為了安撫麾下人馬更多的左良玉的情緒,將平賊將軍的封號請旨賜給了左良玉。
這件事情直接引發了賀人龍與左良玉的齟齬,為此,賀人龍不再聽從楊嗣昌號令,直接率軍回了陜西。
最終既導致了楊嗣昌的兵敗身死,也導致了賀人龍的定頭山官鄭崇儉的入獄和被殺。
而這一系列悲劇事件的主要起因,竟然就是一個平賊將軍封號的歸屬。
當然這中間的情況十分復雜,平賊將軍的歸屬問題只是各種沖突集中爆發的一個直接誘因而已。
但是,在楊振看來,賀人龍前幾年東征西討,南征北戰,親生兒子都死在了戰場上,功勞無數,給個將軍封號,滿足他當上掛印將軍的虛榮心,也沒有不可以。
平賊將軍的封號,的確只有一個。
但是,與此類似的將軍封號還有很多,比如蕩寇將軍,跟平賊將軍差不了多少。
楊振在寫給孫傳庭的書信里,替他想出的重新招攬賀人龍的辦法,就是叫孫傳庭公開上書崇禎皇帝,為賀人龍請封一個蕩寇將軍的封號。
楊振知道,現在崇禎皇帝對賀人龍早已是恨之入骨,因為賀人龍已經因為不服從命令而先后坑死了楊嗣昌、鄭崇儉、傅宗龍三位重臣。
但是,以楊振對崇禎皇帝脾氣的了解,只要孫傳庭公開上書為他請封了,崇禎皇帝是很有可能捏著鼻子同意的。
如果一個蕩寇將軍的封號,能夠解開賀人龍的心結,能夠換來賀人龍的重新報效,那又何樂而不為呢
當然了,這都是楊振自己的想法,最后具體怎么做,還是要看孫傳庭自己的抉擇。
不過,楊振把自己該說的話說到了,把自己能做的都做了,從此也算是問心無愧了。
因為接下來他就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關注關內的事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