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過后,把剩下的這些人全殺了吧,也沒有什么必要,畢竟當時軍中正缺少人力。
可是留著他們在復州城內吧,又擔心他們心懷故主,在滿韃子大軍南下攻城的時候作亂。
于是當張得貴他們抵達旅順口以后,李祿就把這些人全部遣送出復州城,押送到旅順口一帶來整修城防當做苦力使用了。
再后來,金州城、旅順南城里識別出出來的滿韃子俘虜及其包衣奴才們,也統一做了類似處理,統一交給了張得貴這個協理營務處的總辦管理。
然而當時張得貴的手里,根本沒有什么兵馬可以分出來看管這些人,所以只好求助于楊振的這個便宜舅丈沈志祥出面,由沈志祥麾下的幾個部將來看押編管。
當然了,這其中也有袁進、仇震海等人建言張得貴,將沈志祥麾下心腹前續順兵部將趁機調出旅順口的謀劃。
而這一點,也正是楊振想要在不動聲色之中補救一下的地方。
吳朝佐、金光裕、張彥弘,在原本的歷史上,都是東江鎮出身的難得的悍將。
雖然在原本的歷史上他們最終效力于滿清,但是現在既然歸附了自己,自己就要盡可能地將他們收為己用。
這些人,既然能在東江鎮敗亡以后在海島上堅持作戰到崇禎十一年,就已經說明他們與三順王之流不同。
這幾個人,原本都是東江總兵沈世魁的心腹手下,沈世魁死了以后,這些人便轉而依附擁戴沈世魁的從子沈志祥。
可惜的是大明朝的朝堂不承認沈志祥的地位,這才讓他們與大明朝反目成仇。
但是即便如此,他們也并沒有因此轉而投降了滿韃子,相反,他們仍舊打著為沈世魁復仇的旗號,在遼東半島的外海上堅持與滿韃子作戰。
直到崇禎十一年,他們跟著沈志祥在海島上斷了糧草,實在無以為生,才跟著沈志祥棄了島嶼,上了岸,投降了滿韃乞食。
而與此相應的是,沈志祥靠著帶上岸的這些部將兵馬得到了續順公的封爵,可是他們這些人,并沒有什么爵位。
只不過是得到了統領原有人馬的世職,而這個世職,也只是世領麾下牛錄而已,也就是世職牛錄章京。
當然了,這個結果跟他們上岸投降時每個人所領的人馬實力有著直接的關系。
當時沈志祥帶上岸的人馬總共也就三千人上下,其中許天寵所部占了將近一半,所以許天寵得到的世職,就比其他人高了一些,是個世職的甲喇章京。
而沈志祥所部的其他將領,雖然副將、參將、游擊、守備一堆,可是各自所領的人馬卻少得可憐。
而且,其中有不少副將、參將、游擊和守備等將佐官弁,有些是當年沈世魁拿著自己的征虜前將軍總兵官敕印自行任命的,有些是沈志祥自封東江鎮總兵官以后任命的,根本上不了臺面做不得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