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的動員效率說快不快,說慢也算不上慢。
在福建巡撫佟國器的命令下,安溪、南安、仙游三縣兵馬紛紛調動起來,籌集糧餉,在各縣的守備千總的率領下離開縣城。
仙游守備千總沒有按照佟國器的命令前往南安與其他兩地兵馬匯合,他向佟國器上報稱,仙游與永春接壤,可攻打要隘進入永春,與大軍共同夾擊賊軍。隨后得到了佟國器的允準,領本縣八百兵馬經湖洋進入永春縣內。
因此,除了仙游綠營外,安溪、南安二縣兵馬在匯合后,經兩位守備千總一致討論后,決定攻打位于仙夾的西向嶺隘,由此打通進入永春的通道。
不過,蘇言全殲馬得功部的余威還在,三縣兵馬皆不敢貿然突進,都慢吞吞地往永春行軍,甚至在抵達兩縣交界處后停滯不前,安營扎寨,美名其曰刺探敵情,再制定萬全之策。
清軍的拖拉也給了蘇言足夠的調兵遣將的應對時間,他先是派出了自己手中所有還能作戰的系統士兵,前往各個要隘駐防,拖延清軍的進攻速度。
等到九月初,在德化接受整訓的忠武營、義武營、藤牌營以及一千名沒有編制的新兵終于結束了訓練,隨即攜帶足夠的糧草南下,進入永春備戰。
這些新兵除了裝備有輕武器兵工廠生產的長矛外,另有四百人裝備兵工廠提供的滑膛槍,這四百名滑膛槍手雖然裝填技能、射擊精度遠遠不如線列步兵,卻也是一名合格的步槍手。
火器之所以能夠大規模普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只要新兵懂得使用火器,再將他們集中起來使用,就能構成強大的戰斗力。
和他們一同南下的,還有剛剛從火炮鑄造廠內新鮮出爐的八門隼炮,以及32名接受過專業訓練的炮兵人員,為了移動這八門寶貴的隼炮,德化縣令劉文敏還征調了十六頭耕牛,每兩頭牛拉動一門火炮,確保這些火炮能夠在大戰發生前送達永春。
……
九月初三,永春縣衙。
后堂,蘇言麾下的部將齊聚一堂,雖然只有三人,也能勉強算是小有規模了。
包括蘇言在內的四人圍在永春及周邊州縣的地圖邊上,討論著接下來的作戰安排。
蘇言率先開口,為三位部將介紹清軍位置,他指了指永春東側,道:“根據派出的探子回報,仙游清軍此時正駐扎湖洋白鴿嶺外,兵員約有八百余人,皆為綠營兵,領頭的參將名為王嘉楨,碌碌無聞之輩。”
蘇言說完,賴洵主動抱拳說道:“將軍若是信任,屬下愿獨自領兵攻打仙游清軍。”
見賴洵主動請纓,蘇言點了點頭,沒有反對,他也有心看看賴洵的表現,道:“既然與明(賴洵表字)主動請戰,那你就領義武營,再點一百步槍手出戰吧。
你雖精通兵法,終究只是紙上談兵,那王嘉楨能坐上參將之位,自然有過人之處,你務必要小心敬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