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小自己十多歲的蘇言這樣教導,賴洵并無不滿,他虛心接受了蘇言的教導,道:“將軍之言,與明會牢記心中。”
敲定一路后,蘇言再看向地圖,繼續道:“仙游清軍人數是最少的一路,我們的最大敵人在南方,安溪、南安二地清軍集結于西向嶺隘,并無主動進攻,似是在等待泉州總兵韓尚亮的主力大軍。
如果傳言為真,那么韓尚亮率領的清軍至少有五千之眾,再與安、南二縣兵馬匯合,人數高達六千,反觀我軍,分兵后只剩三千余人,若是正面對抗,敵軍兩倍于己,我軍有戰敗可能。
不過我軍也有一個優勢,那便是清軍還不清楚我軍手里擁有火炮這類重武器,若是運用得當,甚至能夠起到左右戰局的效果!”
幾人連連點頭,對蘇言的話表示認同。
不過,三人都沒有接觸過和火器相關的指揮戰斗,他們可能連步槍兵都指揮不來,又怎么能讓他們懂得使用火炮?
點頭后,陳勝貴說道:“將軍,既然我軍正面對抗有戰敗可能,那為何不依靠永春縣的城墻,據城而守,抵消清軍的人數優勢?”
“不可。”沒等蘇言開口,林興珠就先說道:“若是放任清軍突破群山要隘,長驅直入,永春境內的百姓必然會受到清軍的屠戮。”
“的確,以清軍的殘暴嗜殺,我們不能將無辜的百姓暴露在清軍的鐵蹄之下,所以我決定在岵山谷道。”說著,蘇言在地圖上直直劃了一道,“在此處擺開陣勢,并將隼炮架設在谷道兩側的山林之上,居高臨下轟擊清軍。”
三人順著蘇言劃出來的看去,那是永春縣城以南約莫四公里的一條山林谷道,谷道最寬也不超過一里,若是在此處擺下陣勢,不論是敵我雙方,都無法將人數優勢展現出來。
而且,按蘇言的部署,在谷道兩側的山坡上架設火炮,居高臨下炮擊清軍,先不論精準度如何,單是那隆隆炮響和時不時落下的炮彈,就足以帶給清軍士卒不小的士氣打擊了。
“善。”林興珠最先表示贊許,“在此處擺開陣勢,敵我雙方拼的就是士卒的戰斗意志,而不是人數優勢了。”
說完,他又指了指岵山那茂密的森林,道:“若是能夠在這山林之間埋下一支奇兵,在清軍疲軟之際殺出,定能重創清軍,將軍,屬下愿領藤牌營在山林中設伏,伺機殺出!”
面對林興珠的主動請纓,蘇言沒有馬上答應,而是陷入了思考,清軍畢竟還是占據了人數優勢,若是戰斗中反而是蘇言一方落了下風,分兵設伏的舉動只會成為一個笑話,殺出的奇兵還有可能反而被清軍包圍、吃掉,所以危險性還是挺大的。
若是將設伏的藤牌營換成騎兵的話……想到這,蘇言眼前一亮,突然殺出的騎兵震撼力還是遠遠要超過步兵的,只要他將系統空間里還沒兌換出來的兩隊騎兵團召喚出來,再搭配上現有的義勇騎兵,倒也能湊出個一百多騎。
他完全能夠讓這些騎兵代替藤牌營,而將藤牌營部署在更重要的正面戰斗中!
想到這,他的心里就有了主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