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
天承運
皇帝詔,曰:朕獲承天序,欽若前訓,用建藩輔,以明親賢,斯古先哲王之令典也。同安侯蘇言,護國于閩,光復南都,名在當世,功在千秋,宜,分建茅土,衛我邦家,葉於展親,永固磐石,是用舉其成命,錫以徽章,晉封為南安郡王,賜封地泉州府南安縣,俸祿晉三千兩,世襲罔替。
布告天下,咸使聞知。
欽此。
永歷五年六月初一。」
總督府外,兵部武選司員外林青陽手持圣旨高聲宣讀,他話音落下,跪在身前的蘇言便口呼萬歲,準備起身接旨,不過林青陽攔住了他,笑著說道:「郡王殿下稍等,下官這里還有一封圣旨。」
蘇言聽言便停止了起身的動作,與部下繼續跪在地上,接著,那林青陽拿出新的圣旨攤開,高聲宣旨。
這第二封圣旨是對蘇言及他捷報上提到過的人的嘉獎,蘇言加封太子太師,領閩浙贛南直四省總督及吏部尚書職,設置吏、戶、兵、刑、工、察言、承宣、審理等官及委任官職之權宜。
另有蘇辭為福安侯,領兵部右侍郎、王翊為北溪伯,領浙江巡撫及兵部左侍郎職、陳釗俊為鎮海伯,任南直水師提督。
降將張天祿改任浙江提督,將功補過,降將楊承祖冊為嘉定伯,保留蘇州總兵職,其余人等皆有封賞,但降將中僅有主動投誠的楊承祖領了爵位。
出乎意料的是,同樣在捷報上的張名振這位魯王將領并沒有得到絲毫的賞賜。
如果放在拿下南京以前,朝廷可能還不敢這樣區別對待,可蘇言拿下南京揚眉吐氣后,朝廷也就大膽了許多,不僅如此,連那孫可望也忌憚蘇言可能會借題發揮,對永歷朝廷不再像以前那般輕視。
歷史上,孫可望便是在強行將永歷挾往安隆所后,將親信范鑛、馬兆羲、任僎、萬年策等立威吏、戶、禮、兵部尚書,從而實際上接管了永歷朝廷的權力。
而在這一世,即便蘇言遠在東南,可他仍奉永歷為正朔,且軍勢駭然,孫可望心有忌憚,也就沒有明目張膽的在朝廷內廢立濫殺大臣,因此朝廷還是有一定的自。
蘇言領部下山呼萬歲,起身接旨后,那林青陽接著說道:「郡王殿下,陛下命下官攜親筆書信而來,可移步書房密談?」
「當然。」蘇言點了點頭,他意料到了這一點,抬手道:「隨本督走吧。」
很快,蘇言兩人便來到了書房,他揮退衛兵,坐在主座上,看著林青陽,道:「林員外,陛下書信呢?」
「在這里。」林青陽從懷中貼身的暗層內摸出信件,恭敬地遞給蘇言,隨后退下,道:「殿下,陛下另有口諭,命下官在您看完書信后,再轉述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