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明軍絲毫沒有撤退的跡象,北溪伯王翊親自坐鎮廬州城激勵全軍士氣,抵御清軍的圍攻,碩塞連續圍攻數日后才不得不承認,廬州就像是個烏龜殼一般,始終無法吃掉。
而在圍攻期間被派出去繞過廬州南下的騎兵原本還想深入明軍后方燒殺搶掠一番,就地取糧,可他們才剛剛到達巢縣附近就被明軍的騎兵發現并包圍,雙方進行一番廝殺后,清軍騎兵幾乎全軍覆沒,只有兩三人僥幸逃離,并將這一噩耗告知碩塞。
明軍騎兵的出現讓碩塞不由得擔心起來,他擔心明軍主力就在巢縣后面集結,而這些明軍只是前鋒罷了,出于謹慎起見,碩塞又派出大量斥候深入明軍后方打探消息,可他派出去的斥候就好似掉入無底洞一般,音信全無。
這不禁讓
碩塞愈發擔憂,因為是分兵作戰,此次南下的清軍主力在尼堪那邊,碩塞這邊的兵馬不足兩萬,其中的滿蒙八旗更是不足五千,在幾日的攻城下也損失頗多,他便擔心明軍是準備逐個擊破,并且第一個目標就放在自己身上。
為了防止自己繼博洛之后成為第二個被明軍宰殺的王爺,碩塞果斷地選擇保存實力,停止攻城,只是繼續包圍著廬州城,想要以此消耗城中的糧食,最終迫使城內守軍因為斷糧而投降。
碩塞的猜測其實也有幾分正確。
因為明軍主力的確開始集結了,只是并不是在巢縣后面集結,而是在長江對岸的南京城。
蘇言并沒有親自過江坐鎮指揮的打算,他將表現的機會交給了張名振和他麾下的舟山鎮將士,舟山鎮上下雖然只接受了兩個月的訓練,但是在近衛步兵那嚴格的訓練要求下,訓練出來的效果很顯而易見。
舟山鎮的將士們已經能夠做到令行禁止,他們行軍布陣時也能做到動作整齊劃一,嚴守軍紀,這讓舟山鎮的將官們都感到不可思議。
值得一提的是,兩個月的訓練也讓擔任教官的近衛步兵與舟山鎮將士們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后者尊敬并崇拜前者,以至于在訓練結束時,舟山鎮上下皆感到悲傷和不舍。
這份情感很快就被即將出征帶來的緊張驅散,蘇言正式命令張名振渡江支援江北戰事,舟山鎮上下隨即陷入了備戰的忙碌之中,雖然如今已是江西、江北雙線開戰,但蘇言并不擔心,從江浙一帶抄家抄來的錢糧還非常富足,足以再支持他挑起的戰爭。
而且,蘇言也不認為收復一座小小的臺灣會耗費多少人力物力,根據他記憶中歷史上對鄭成功的記載,島上的荷蘭人兵力僅僅兩千而已,還是依靠城堡據守才讓鄭軍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不然的話,野戰中荷蘭人就是被鄭軍吊打的貨色。
鄭成功的整個過程,荷蘭人在野戰中都沒能討得到好,只能躲在固若金湯的堡壘里等待援軍,可他們等來的援軍也在路上被鄭軍水師擊敗,最終孤立無援的情況下,總督揆一才被迫簽訂投降協議,歸還臺灣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