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有人會說,東吳那些貴族就不能是不孝順的嗎?
更或者,他們已經有了跟后世一樣的心態,壓根不在乎身后名譽,送進爹娘墓地里的,不過都是些不值錢的紙錢罷了……
不好意思,他們大概沒有、也不敢有這么高的覺悟。
因為真要有這般高深的覺悟,當代其他人絕對會把他們罵到羞愧自殺。
甚至于,如果他們不體面,還會有人幫他們體面。
比如某個不愿透漏姓名的東吳大帝。
好家伙,我東吳大帝一當政,你們居然連孝順都忘記了?
這不就是在拐著彎罵我嗎?殺掉殺掉!
歷史已經證明了,晚年足以送到精神病院的某東吳大帝,絕對能干出這種事。
甚至比這還絕。
正因如此,陳逢才選擇了劉備。
他是真的想看看天漢到底是個什么風采,為什么就那么哈(異族)人。
而這一點,也只有劉備能做到了。
只有他統一了天下,才不會不自信……
不僅會繼續以往的很多措施,并且還會在這些措施上,稍稍加以改正。
這般四舍五入的計算一番,以后的大漢,就算不能跳到盛唐那般浩大局面,最起碼也能再維持強漢幾百年。
到了那個時候,大漢大概率能硬氣無比的喊一聲:
四方英雄誰敵手,羅馬。
至于其他人?
害,以大漢喜歡拿頭換功績的制度而言,到時周邊還有沒有其他人,恐怕都得打個大大的問號?
畢竟,大漢那可是硬生生殺出來的名聲。
隨便在某地立個碑,某地的人幾百年內都不敢直起腰說話。
別的不說,以交州而論。
哪怕是到了現在的王朝末年,交州甚至只能組織幾萬人次等軍隊的當下,交州最南面又有幾個敢站起來說話的?
而這時的交州最南面,最少也有上百萬人了。
為什么不敢站起來說話?
無他,不敢爾。
這就是強漢風采,哪怕只是一角,都能讓人熱血沸騰。
知道這些的陳逢,又為什么不跟上呢?
當然了,真要說起來的話,他的謀劃確實有那么一點不要臉。
一邊說著仁義當先,一邊又想著拿下益州,這似乎是有些矛盾了……
但,這其實跟虛偽什么的掛不上鉤。
充其量就只能算是釣魚執法。
更為關鍵的是,益州如果繼續由劉璋掌握,那么問題可就大發了。
別忘了,諸葛亮之所以能夠在蜀地那么大的名頭,便是嚴刑峻法啊。
當然,諸葛亮在益州也不止是嚴刑峻法的。
仔細來說的話,他除了嚴刑峻法之外,同時還搞了經濟戰,直接掠奪了一波世家、豪族的財富。
也是因此,益州百姓們才會覺得,蜀漢時期比劉璋時期和晉朝時期都好。
但不論怎么說,劉璋沒用都是事實。
思索間,陳逢對劉備這個老板的好感更多了。
能這般果斷的同意,而且還是在他說出大義名分之后同意,這就已經很是堅強了。
也無怪他會咬牙。
畢竟,這么做確實有點那個啥。
思索間,他看了一眼劉備,笑了笑后,方才不急不緩地伸出了第二根手指。
“其二!”
“經過我的查證之后發現,如今的天下,無論如何也都不能再復刻當初高祖的局面了。”
說到這里,他便將目光落在了諸葛亮身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