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一定要打,若是不打,江東便沒有出路!”
就在陳逢拿了赤壁戰功之后就開始撒歡,無數江夏官吏頂著滿臉愕然干活的同時,這個時空的另外一個主角,則正在積極備戰,一臉的熱血。
他叫孫權,字仲謀,現年二十七,略比陳逢大一歲。
要說起來的話,孫權絕對不比陳逢差……最起碼,他之前的時候也曾攻克江夏,接著還為赤壁之戰做了不小的貢獻。
單單只是以上兩點來說,其實就已經足夠孫權吹噓了。
但實際上說起來的話,孫權可絕對不僅于此,他……還有著其他的能力。
比如,繼承先父兄基業之后,他能把江東的基本盤穩住。
從這一點來說,當世很多人便都沒有資格小覷他了……畢竟,敗家子可并不是后世獨有產出,在這個時代里面,敗家子同樣也很盛產。
所以能穩住基本盤的孫權,自然是有資格傲視天下人的。
或許也是因此之故,他的內心里總有那么一股傲氣。
因為這一份傲氣,孫權在開始的時候,便沒有半點考慮地拒絕了劉孫結盟。
直到江東的局面徹底失控,他才從反聯盟的一員,成為了促聯盟的一員。
可就算是如此,孫權內心里的傲氣也依舊還在。
他甚至覺得,如果沒有江東的親自參與,赤壁之戰便無論如何都贏不了。
由于有著這樣的想法存在,孫權幾乎想也沒想的就留在了柴桑。
他在等。
等一份求救的書信。
他相信,這份書信一定會出現。
這份自信甚至一度讓他以為,只有這封求救書信出現之后,天下的格局才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可到了最后,孫權卻是被無情的打臉了。
赤壁,贏了。
不僅贏了,而且劉備、陳逢、諸葛亮等人的組合還贏的十分漂亮。
以至于到了現在,小半個南郡都即將要被劉備給拿到手中了。
孫權的內心受到了嚴重傷害。
因為他實在是想不通,為什么早早握有江東的自己,現在只能守成,而劉備這樣開局啥也沒有的人,卻是可以輕易地做到開拓之舉。
是的,他酸了。
但他最酸的,其實并不是劉備。
畢竟劉備再怎么著,也能稱得上一句南征北戰多年,輸給這樣的人,自然是不算丟人的。
可陳逢呢?諸葛亮呢?石韜呢?孟建呢?
這些人的年齡,大部分都跟他差不多,但這些人最終獲得的戰果,卻是現在的他連想都不敢想的。
憑什么?!
孫權的心態,瞬間失衡了。
雖然孫權的身邊,有著周瑜、魯肅這樣的智者不斷對他進行勸說,而且還進一步,乃至全方位的幫他分析了,此戰劉備等人之所以能獲勝只是機緣巧合的道理……
但孫權還是想要證明自己!
嚴格說起來,他這種想要證明自己的心態,并不是什么意氣之爭。
雖然也有這么一點意思在里面,但更多的,卻是因為另外一回事。
此戰過后,孫權看到了很多不和諧的東西。
比如……赤壁之戰前夕,那些曾勸他投降的人。
或許旁人會說,這些都沒什么,甚至還是為了他孫權好……怎么可以因此就想其他的呢?
這么想的人,大概不是什么合格的政客,也做不了合格的政客。。
因為像是孫權這樣合格的政客,他就看到了不太一樣的東西……自身的根基,其實并不似表面那般牢固。
所以,孫權必須要證明自己。
就像是歷史上的孫權一樣,在聽到劉備、周瑜、諸葛亮、魯肅、程普…黃蓋等人赤壁大勝之時,他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出兵北方。
有人或許會問,不這么做難道不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