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陳逢太自信,實在是三方會盟本就是對三方的利好。
因此他實在是想不出,為什么會盟成不了。
事實也果然如他所想的一樣。
幾天之后。
呂范、法正同時派遣出去的使者,便先后帶來了消息。
一樣的消息。
不論是劉章還是孫權,都同意了三方會盟。
當然了,會盟肯定不是這么上下嘴皮子一碰就成的。
簡單來說,會盟的事情陳逢、法正,或者是呂范雖然可以敲定,但具體的會盟,卻是要三方的老板出面的。
也就是劉備、劉章、孫權三人的會面。
這才叫會盟。
不然的話,只能說是口頭盟約。
而像是這樣口頭的盟約到底有多大的效力……
看看歷史吧。
歷史上,孫劉兩家就是有著口頭約定存在的,但這耽誤孫權奇襲荊州了嗎?
會盟就不同了。
這是三人見面,同時以山川河流,或者祖先之類的發誓形成的盟約。
這種盟約,才是值得信任的。
因為這種盟約,幾乎沒有人會違背。
是的,是幾乎,而不是一定。
如果某個人真的已經看開了所有,只想要權利了,那么……
對不起,這盟約說沒用也就沒用了。
就像是司馬懿。
明明都指著河水發誓了,之后卻還是敢做的那么絕。
當然了,也正因此,司馬家直接就被歷代指為得國不正了。
不過司馬懿在乎嗎?
他都已經進墳里了,顯然是不在乎的。
不過,他要是知道自己后代幾乎都被殺光了的話,或許他也還是會在乎的。
他大概率還會誠心的反悔。
如果有再一次的機會,他肯定也不會這么做了。
為什么?
因為曹丕篡漢之后,還給劉協留了一個爵位。
王莽篡漢之后,也沒有劉家人都殺光。
再往前走,劉邦建立漢朝的時候,也是一樣給了秦朝公子封地的。
就算是一直都被人指責暴虐的秦始皇,那也是給了六國貴族封地和地位的。
要不然的話,秦末或許就不會有那么多貴族復辟了。
當然,秦朝已經走向了末期,所以就算是沒有貴族復辟,同樣也還會有其他的。
不過這卻是不用多說了。
話說回來。
……
雖然已經有了會盟的準信,但這件事實在是太大了,幾乎不可能短時間內就完成。
所以接下來的時候,三方都在掰扯著時間、地點、帶多少人、帶多少把刀……之類的問題。
當然,這一過程雖然不是那么的順利,甚至可以稱得上是坎坷。
但是實際上,這一過程的進度卻是極快。
從陳逢的婚期開始計算,約莫兩天時間,三方就已經徹底地確定了時間地點之類的問題。
時間,半個月之后。
地點,贛水之側,會稽郡與長沙的交界處。
看懂這個地點的人,大概都能看得出來,劉章是三方會盟當中最吃虧的一方。
因為這個地點既跟他的益州沒有關系,同時距離又很遠。
也就是說,真要是發生了什么事,孫劉還可以直接開片,他就只能是翻車了。
不過劉章的日子過的并不好,甚至可以說是很慘。
哪怕是在益州,他的地位也有那么一點不穩固。
當然,若非如此的話,也就不會出現張松、法正之類想要賣地圖的人了。
也正因此,雖然這個地點劉章不是很喜歡,但他最終還是答應了下來。
因為劉章很清楚,自己在孫劉兩方面前,都沒有任何的牌面可言。
但如果完成了這一次的會盟,那么一切就將完全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