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呢?
陳逢根本抓不住這種機會了。
甚至于,他都不知道此時此刻如果去打宛城,誰會在第一時間進行支援。
如果連這些東西都沒有掌握,還怎么敢打仗啊?
埋頭苦打嗎?
那一定會是劉表那樣的下場。
當初的劉表,勢力方面雖然比現在的劉備稍差一些,可實際上來說,他當時麾下的力量其實也還行。
更為關鍵的是,他手下的那些將領,也都還不錯。
比如文聘、比如蔡冒、比如劉磐、比如……
這些人那是真的一點都不差的。
可他偏偏就是打不出去。
每次到了宛城一帶,最終都會折戟沉沙。
這里面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劉表根本不知道曹操當時的力量是什么樣的,一旦進行攻擊,又會作出怎樣的反應。
由于不知道這些信息,劉表自然也就每次去打,每次都輸了。
最終,也就變成了只能窩在荊州一帶。
當然了,劉表一開始的時候,其實也沒想擺爛來著。
可問題在于,他派遣出去的好幾撥人,最后都突然變成了曹吹。
比如韓嵩。
歷史記載,劉表曾派他前往許都探聽曹操虛實。
然后呢?
這貨回來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讓劉表派一個質子過去,然后不跟對方發生沖突。
妥妥的投降派啊。
怪不得劉表會發怒,換了旁人,誰又能一點都不惱火呢?
明明是派遣出去探查虛實的,可特么轉了一圈回來……哎,幾乎已經成了曹操的模樣。
還有傅巽。
歷史上也有類似的記載。
然后呢?
然后傅巽就成為了降曹派,最終甚至到了威逼劉琮的地步。
類似的例子,劉表曾經派出去過很多。
可最終,他都沒有收到自己想要的消息,反而是一步步看著曹操壯大了。
從這些消息就能看得出來了,劉表壓根就不是沒有進取心,只不過他的進取心,早就已經在那些二五仔的影響下,漸漸地消失了。
或者說,已經不敢再有什么進取心了。
派了幾次,最后都變成了對方的人,這要是把蔡冒派出去熘達一圈……
劉表的腦袋還能不能在脖子上,估計都是一個未知數。
當然,劉表也不是沒有機會。
比如說劉備之前的一番諫言,那就是一次妥妥的機會,真要是利用的好了,說不得就能逆反頹勢,徹底在這亂世站穩腳跟。
便是曹操,他估計也不會懼怕,甚至可以跟對方打擂臺。
但一切終歸還是太晚了。
劉備勸諫的時候,劉表已經垂垂老矣,老到已經不敢再有其他的想法了。
他真的害怕,萬一出現了錯誤,到時候劉琮跟劉琦還能不能活下來。
因此,他選擇了繼續擺爛。
歷史證明,他的這種選擇大錯特錯。
但是對于劉表來說,他的選擇又何嘗有過哪怕一點的錯誤呢?
他只是想保住基業,保住兒子繼承基業的可能罷了。
畢竟,當時真要是聽了劉備的話,那么誰會是第一個殺向北方的?
劉備啊!
萬一到時候劉備不可制了呢?
大半個南陽,再加上一個汝南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