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明白劉備是個什么意思,心中感動的同時,迅速地開始想起了破局方法。
“非奇謀不可!”
該說不說,諸葛亮的本事還是有的,只是短短時間后,他就想到了一個辦法。
“孔明有何妙策?”
劉備瞬間來了興趣,向前探著身子,半點明主之相都沒有。
“額……”
不知道是不是缺了陳逢,諸葛亮對此有些不太適應,稍微愣了一下后,才開口道:
“主公若要北伐,首先來說就得面對汝南,乃至整個中原的壓力。”
“也就是說,主公到時候必然會碰到除了曹洪、曹仁之外的其他名將。”
“比如說樂進。”
“縱觀此人生平,每戰先登,既是悍將,亦有謀略……所以,就算是主公帶兵突破了宛城,最先要提防的便是此人。”
“我之策略,便是在樂進等人沒有反應過來之前,先行一步突破汝南!”
“同時,以子龍壓制樂進此人,再行圍城之舉……”
綜合來說,諸葛亮拿出來的是一個聽起來雖然有幾分冒險,但總歸來說卻是穩扎穩打的策略。
簡單來說,也就是先從章陵一帶出兵,能吸引宛城的兵力就吸引,實在吸引不到就強行突破汝南,并快速壓制樂進。
這一點,看起來很冒險是吧?
但別忘了,趙云一直以來的打法比樂進還要生勐幾分。
所以,雖然兩人不算相生相克,但趙云也絕對算是能穩壓樂進一籌的人。
在此之后,則是數路兵馬共同圍困宛城。
可以說,只要趙云完成了任務,此戰便幾乎沒有多少變數。
“好!”
劉備當場拍桉而起,下一刻就要答應下來。
“主公且慢!”
王朗卻在此時突然站了起來,鄭重的道:“主公應該想想,若是中原一帶的兵馬突然壓下,趙將軍能不能扛得住……”
顯然,這又是陳逢不在的鍋。
如果陳逢此時在場的話,哪怕他是嘻嘻哈哈說出來的策略,王朗也絕對不敢反對。
因為無數次的事實已經證明了,陳逢每次所用的將領,從來都不會出錯。
所以,就算陳逢說臭狗屎都能拿下宛城,其他人都得想想,這個臭狗屎是不是從燧人氏時期保存至今的寶物。
可諸葛亮卻沒有這種經歷。
因而,雖然趙云已經證明了自己,有著足夠的抗壓能力,但這件事只要是諸葛亮說出來的,那他們就必須得進行一二質疑。
這在史書里面,叫做或曰,屬于是被主君摒棄的錯誤觀點。
當然,包括王朗在內的眾人,顯然是不會這么覺得的。
他們都覺得,自己必然能夠留下名字的人……也就是正確的觀點。
不是他們爭權奪利,也不是他們自視甚高……這就只是一種習慣性的動作罷了。
就像是吃飯之前,大部分人都會先想著刷碗。
為什么這么做?
因為碗里臟啊。
換算到現在,也就是諸葛亮還沒取得足夠的威望……
實際上,別說是他了,就算是陳逢出道的時候,也有過很多或曰的經歷。
當然,劉備最終都選擇了相信陳逢,于是乎他雖然一路從新野跑了,但他的勢力卻是越跑越大,越跑越強……
因此之故,那些聲音最終也都變成了或曰。
再之后,這些或曰也都不見了蹤影。
這就像是史記當中的記載,韓信早期提出建議時,劉邦總是會聽到或曰某某……
但是到了后期,韓信再提什么建議的時候,幾乎就沒有任何的其他聲音了。
除非是張良、蕭何、陳平。
而他們同樣也代表著正確的建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