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可以起兵了。”
戰勝所有人的諸葛亮,并沒有多少驕傲,語氣還是那么的柔和。
“好。”
“此戰若勝,首功必為孔明!”
劉備很快反應了過來,當即便給諸葛亮爭取了一個首功。
“策略雖是亮所提及,然則諸位也都提出了相應的見解,因而若論首功,實非亮一人所能……布拉布拉!”
諸葛亮卻是搖了搖頭。
劉備還在疑惑,為什么諸葛亮不要首功。
直到他看見其他人表情的那一刻,方才徹底明白了過來。
這是在自退一步啊。
不僅給了其他人面子,同時也為自己奠定了基礎。
更為關鍵的是,諸葛亮本人還展現了能力。
先有子吉,后有孔明……我劉備,何德何能啊!
霎時間想通了其中的關節后,劉備忍不住便在心中感慨起來。
如果說,之前的時候,他還在為沒有三顧茅廬請出陳逢,只是請了諸葛亮而感到不妥的話。
那么現在,他已經完全沒有了這樣的想法。
因為相比于陳逢來說,諸葛亮更加顧全大局。
倒也不是說這種做法就比陳逢好了。
實際上來說,只要陳逢能夠一直保持沒有任何錯漏,那么他的一切就都是對的。
可問題在于,陳逢那樣的人,當真是很少很少。
少到幾乎沒有。
世上更多的,顯然是王朗……以及其他的或曰。
與此同時,相對更為優秀的,也就是諸葛亮這一范疇了。
總的來說,在劉備看來,諸葛亮便是一個戡亂之臣。
如果陳逢出現了意外,或者說之后匡扶漢室成功了,而且身退了,那么諸葛亮就能迅速頂替上去,保證后來的局勢不亂。
一個是開創,另外一個是穩固……
都很有用。
最關鍵的是,開創的還有著穩固的能力,穩固的還有開創的想法。
這就更妙了。
三顧茅廬,完全不虧。
不。
不僅不虧,甚至他還賺了。
賺大了。
就這樣,在準備了幾個月之后的建安十五年,春。
劉備發動了北伐。
在諸葛亮的謀劃下,他先行派出了趙云,讓其進軍汝南。
樂進雖然反應了過來,但他確實如諸葛亮所說的一樣,十分莽撞,第一時間就跑出去應戰了。
于是乎,趙云就這么勝了。
眼見形勢不妙,曹洪連忙讓人給撤退回去的樂進送了一封書信,讓他不要再隨便出征。
我倒是得敢啊!
樂進直接就把那封信丟了出去,同時在心里滴咕道,‘像這么恐怖的家伙,還是你們自己面對去吧。’
在這樣的想法下,樂進直接化作了烏龜,緊守復陽不出。
這是一個十分聰明的選擇。
最起碼來說,趙云拿他還真沒什么辦法。
畢竟,現在不同于當初了。
如果是當初,趙云或許還可以強攻,但現在的話,如果他敢強攻,最終一定會化作孤軍一支。
復陽(桐柏)四面環山啊!
當初龐統所帶的人,之所以覺得復陽可以打,那是因為他們都清楚的知道,曹操還在淮南一帶,曹洪的主力又被他們牽制住了……一句話,中原根本沒有重量級的話事人。
因此,當時龐統麾下的人都覺得,一旦進了復陽,立馬就能分兵攻克鐘武(信陽)、比陽(泌陽)……乃至郎陵(確山)!
可現在呢?
真進了山,一來曹操隨時都能包抄,二來淮南等地的大軍,也是隨時可以支援。
可不就是成孤軍了嗎?
因此,雖然趙云開始時占據了一定的上風,但現在面對的卻是僵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