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給你更好的生活,這都不來的?
在阿福看來,這舉動著實可笑啊,阿福在老燕家,啥時候沒吃好的穿好的了?
在大羅村兒和縣里的時候,人家阿福穿的是百貨大廈里最貴的布料,吃肉的頻率絲毫不輸給縣里人。
來了北京,阿福更是好吃好喝好穿地被供著,怎么看都不像是陳英口中的,農村來的“鄉巴佬”。
“虧你還瞧不起農村人,你吃的糧食不是農民種的?你穿的衣服不是農民種的棉花?真懷疑你這個城里人歷史沒學過的,不知道什么事工農聯合嗎?沒農民,你哪兒有現在的太平天下啊?”
陳英被一個半大孩子懟得面紅耳赤,一個字都說不出來。
胡嫻和燕建學坐在院子里,聽見這話,差點兒沒憋著笑死。
最后,陳英一個人,落荒而逃了。
打那兒以后,她再也沒臭不要臉地上門兒來要過孩子,也就是路過的時候來送些好吃好喝好用的。
在她的心里,還是暗戳戳地認為啊,以后阿福會認識到有錢的好處,興許還會回來找自己的。
“媽,我打聽到了,陳英這是二婚嫁給了一個北京人,只不過這北京人歲數有點大,好像快六十了。”
田秀平:啥?快六十了?陳英不也才三十多嗎?
“媽,現在也流行歲數大的有錢人娶一個,歲數小點兒的長得好看的那人。”
田秀平撇了撇嘴,這不還是當年地主老財那一套?娶一個年輕的姨太太?
“都過上好日子了,她還想著來我們家找阿福干啥,我看還是不死心呢,就是不露面兒了。”
燕建學托人打聽了一下陳英的情況,自己知道了真相以后,也是唏噓不已。
“她啊,好像是當年生阿福的時候難產,傷了身子懷不上了,不知道在哪兒找的土辦法,說是把親生閨女接到身邊兒,就能招來個男孩兒了。”
這樣的法子在大羅村兒里,田秀平也是聽過的。
只不過之前是人們愚昧,大多都是借一個女孩兒或者買一個女兒回來,招男孩兒用。
如今,田秀平滿腦子都是啥“婦女能頂半邊天”的想法,誰還會信什么招弟不招弟的?
“扯犢子!她想讓我們家阿福給她當招弟?”
田秀平怒從心中來,氣憤地啐了一口。
燕建學兩口子知道這個事兒的時候,也是氣憤得不行,虧了陳英還是個讀過書的啊,還是個知識分子家庭出身的人,怎么就這么愚昧呢。
阿福卻很淡定,反正都沒真心拿她當媽了,愛咋咋地吧。
然而阿福這個小福神轉世,也不僅僅是能帶給人福氣,同時也能收走別人的福氣的。
比如說,當年心里意氣風發回城的朱經緯和陳英,不是也一路混得不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