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議題結束之后,下個問題是增加新人獎的提議。
相比前一個問題,周子義原本以為,這種小問題,應該很輕松就通過了。
但結果,這個問題爭論的激烈程度,竟然遠遠高于前一個問題。
有人舉例說金像、金馬有最佳新人獎。
但立馬有人用奧斯卡、歐洲三大來反駁。
有人說增加個最佳新人獎又費不了多大的事。
但馬上就有人反駁說,光是對新人的界定,
都是件非常費力的事。
因為按年齡算,有可能出現獎項一直被一個人霸占的情況。
而嚴格按出道作品算,可能一年都湊不出個提名名單。
像百花獎那樣模糊定義,讓出道十多年的人還能拿這獎,那這獎簡直就成了個笑話。
發了還不如不發。
爭論了很久,也沒爭論出個結果。
直到這時,才由大哥成開口,第一次詢問了周子義的意見。
“小周,你是在場所有人中,唯一一個還算新人的人,你來說說你的看法。”
這是周子義自己提出的建議,他自然要支持。
因為一旦松了口的話,恐怕他后面那些建議,就一個也別想通過了。
“我支持增加新人獎,關于新人的定義,我覺得,按照正常人理解,既然是新人,那就應該只考慮出道作品吧?”
“那如果湊不齊提名名單怎么辦。”立馬有人追問道。
周子義從容道:“提名名額不固定不就可以了?甚至如果哪一屆一個出色的都找不出,可以直接不發,空出來都行,那樣不正好可以顯示我們寧缺毋濫的專業性嗎?”
“可這樣對某些演員來說豈不是很不公平?比如之前和你搭檔的楊羋,她在很小的時候就出演了武狀元蘇乞兒,按這規則,她因為這種龍套角色而永遠錯失最佳新人獎,是不是太遺憾了?而且出道作演龍套在圈內是普遍情況!”
“沒啥不公平的,圈內絕大多數演員演一輩子戲都演不了主角,他們因此喪失參評影帝影后的資格你會覺得不公平嗎?而且只是一個新人獎,這獎的份量,應該還沒重到沒拿到就覺得遺憾吧?”
??????
最終,這個提議也在激烈討論之后通過了。
再之后,又相繼有好幾個提議通過,其中好些還不是周子義提的。
只是最后,在公布評獎視頻或投票結果這一點上,絕大多數人,都表示了反對。
理由也很充分,任何獎項,都不可避免的會有爭議,每個人的喜好也會不同,一旦公布投票過程,評委中肯定會有人因此遭受網暴。
而且還會導致評委在投票時,為了不被網暴,去猜測觀眾的喜好,從而無法遵循自己內心的選擇。
如此互相附和甚至互相吐苦水了好一陣后,他們在幾乎達成一致的情況下,才由張國利開口,詢問了一下一直沒出聲的周子義意見。
對此,周子義在心里也是無奈長嘆。
本來,看到前面那些提議順利通過,他還以為自己今天只需要坐在邊上當個見證者就行。
可如今看來,自己還是免不了要來一場舌戰群儒啊!
但好在,他早就在心里做好了心理準備。
所以在擲地有聲的喊出“我反對”三個字后,他就針對剛才那些發言者,開始了一一反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