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如今朝廷里面,事實上分成了兩派力量,而非是原先的君臣之爭。
一派自然是“帝黨”,也就是身上帶著皇帝標簽的那些人。
這一派以尚書臺的李應(禮部尚書銜)、王誠(兵部尚書銜)為首,下面有各部侍郎,還有大理寺卿應道元,以及已作為封疆大吏的兩江總督齊修遠。
當然,林如海和頂替他的丁文山也在其中。
而且當初他以翰林院編修遷為蘭臺寺大夫,便算是皇帝準備對蘭臺寺下手的訊號。
可惜最后被王政擋了回去,結果皇帝不得不讓他以蘭臺寺大夫身份去做了揚州的巡鹽御史,督查兩淮鹽運。
此后十數年時間,林如海都不得回京。
是因為他不曾立功不得升遷?
是因為皇帝對他失望了打壓他?
都不是,他不過是當初政治斗爭的犧牲品,如果不是這一次他先是宣告病危然后準備辭去官身,讓他們這邊麻痹大意,之后卻又度過了生死危機,甚至還將揚州鹽商幾乎掀翻,兩淮鹽商們大動筋骨。
如此大的功勞,到此時他們卻也沒法再阻擋皇帝召他回京重用了。
不過……
“他便是回來了,又如何,如今的朝廷,可不是當年的朝廷了。”
楊書玉搖搖頭,意有所指道:“但如今的皇上,也不是當年的新帝了。”
王政想了想,便道:“閣老的意思是……”
“一個林海,不值得咱們大動干戈。不過卻要警惕,今上以此為楔子,想要再次撬開你那蘭臺寺。”
蘭臺寺與刑部、大理寺并稱為三法司,執掌天下刑名,如今皇帝只得其一,權威不足。
畢竟對于一任帝王來說,賞與罰,是他們確立權威的重要手段。
而主司刑罰的刑部與主司監察的蘭臺寺都不在手中,光有一個審判斷案的大理寺有何用?
王政拱手道:“閣老何以教我?”
“呵,到時就這樣、這樣……”
……
榮禧堂內,在賈老太太走后,氣氛重又和諧起來。
不過這時候李昭就不適合再待在此處了,所以賈璉尋了個空隙,便回頭與他說了一聲,吩咐他先回院里去,還要和奶奶寶貝一聲,因為他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得回去。
林如海這邊必須得陪著,直到把他送走,而父親賈赦那邊,從他時不時看過來的眼神就知道,過后一定得去給他一個交代不可。
反正自己的事情也談完有了定論,李昭只要等著時間到來就行了。
也不用和他們告辭,只與林如海遠遠對上了一眼,見他笑著點點頭,李昭就轉身離開了。
不過要從側門的穿堂過的時候,卻不巧正聽到旁邊廂房里傳來一陣陣歡聲笑語。
李昭心下好奇,多瞧了兩眼,卻沒想到正對上了一雙清澈如洗的眸子。
那可不正是林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