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真認為自己壞了心智,對自己失望無比,那就一定要沉得住氣,要受得住冤,千萬千萬不能一時腦熱,壞了大事。
他從小也看過許許多多的江湖故事,里面有很多了不起的人,雖能夠忍辱負重,可一旦被人誤會,又立即支撐不了,于是功虧一簣。誤會人的自然羞愧難當,忍辱負重的又豈非白忍白負了
而另外有一些人,則能夠心懷大義,堅持到最后,雖死無悔,名垂千古。
林平之立志做后者,而非前者。
他甚至都想好了如何用最低劣最惡心的語言去攻擊李忘塵而面對令狐沖嘛,只需要說出自己本來心中所想就足夠了。
但在看到李忘塵的第一眼,兩個人還沒有說任何一句話,李忘塵就好像已經明白了他的心思。
李忘塵似笑非笑地看著他,好像在用眼睛告訴他不用裝,不用怕,你來到我的面前,做什么都可以,他們動不了我,更動不了你。
這當然不是李忘塵真的能用眼睛說話,也不是李忘塵擁有了傳說中心心相印的武功,甚至也不太可能真是李忘塵當時心中所想,但確確實實是李忘塵的意思所在。
可是林平之不信,他覺得李忘塵根本不知道這三個東廠太監有多厲害,所以他還多裝了一會兒,希望能夠盡量傳達更多的消息,讓李忘塵找個辦法。而李忘塵無法,也只有跟了幾句,可到了最后還是懶得裝了下去,直接向三名檔頭攤牌。
于是林平之也只能夠先下手為強,對其中一人施加偷襲。
所以說,林平之其實是對李忘塵的武功不自信的,又或者說,他太怕三名檔頭的武功了。
雖然口上說這幾個檔頭是蠢貨,但林平之若非知道了他們的武功,以他驕傲的性子,又怎么會愿意放下尊嚴虛與委蛇。更何況,這些人還是他最
厭惡的太監。
三人之所以能給他如此深的印象,自然不是沒有理由。
林平之自小習武,本以為自己的父母已經是當世高手,結果余滄海遠遠勝過了他的父母,他又以為余滄海是一派宗師,但那衡山一戰之中,人人勝過了余滄海,李莫愁殺余滄海如殺雞一般。
而自離開華山,行走江湖,遇到了這三名檔頭,卻又發現他們三人中的最弱者,似乎都能比擬衡山城內最強的莫大先生。
李忘塵雖然少年成名,但林平之本不信他能面對其中任何一人。
但現在,他是不得不信。
因為李忘塵的的確確,以一敵二,甚至還稍占上風。
在林平之目瞪口呆之間,李忘塵一人一劍,已強勢壓制了兩名檔頭。
他的劍有時候快得像流光,一閃即逝,看都看不清晰,甚至讓人感覺他都沒有揮劍,只在半空中傳來一個風在撕裂空氣在被刺穿耳朵在被震撼的悠揚劍音。
而有的時候,又慢得如同蝴蝶,輕輕巧巧,讓人看得分明清楚,只嗖嗖兩聲就到了一個看似和敵人無關的位置,敵人卻難受無比,動作受制,想要變招之前,李忘塵卻又立刻收劍,令人變也不是,不變也不是。
本來二檔頭的刀寬、厚、大、重,三檔頭的劍輕、靈、迅、疾,各自成了一派,若非身在禁宮,又有殘缺,本可在江湖之中占據一席之地,等同一方掌門。
可是現在,李忘塵的快劍迅如奔雷,尤勝了二檔頭的厚重,李忘塵的慢劍精妙絕倫,更克制著三檔頭的輕靈。
在剛出手的時候,兩位檔頭預想在十招攜怒擊斃李忘塵后,再追擊林平之,以泄其憤。
可是十招轉瞬即過,李忘塵不僅不敗,反而是東一劍,西一劍,肆意揮灑,看似不著調不合理,卻往往能
料敵先機,將他們的刀法劍法都逼得亂作一團,根本沒辦法放手施展。
他們立刻心中一凜,知道這江湖中傳聞擊敗了任我行的小子,畢竟不是好對付的,一時間不敢再有絲毫小覷的心思,刀光更濁,劍法更輕,配合了起來,殺力橫增了數分。料想以他們刀劍配合,招招相殺,李忘塵絕非對手。
可李忘塵又撐過了十招,而且這十招似乎仍然沒有到李忘塵的極限,他們卻因為加緊了攻勢,一時快要難以回氣了,兩人暗暗覺得不對勁。
再過了十招之后,他們就不只是覺得不對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