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找不到適當的例子,不過前者大概是自己發電,而后者是使用電池的感覺吧?
很久以前要使用魔術時似乎只靠自己體內的魔力,但隨著時代演變,在研究下魔術的難度提高,必須消耗的魔力似乎也隨著爆發性增加。
擁有大量魔力的人還無所謂,麾力不多的人根本無法使用什么像樣的魔術。
因此,以前的魔術師想出從自身以外的來源吸出魔力,藉此使用魔術的方法。
三:發動魔術的方法共有兩種。
「詠唱」。
「魔法陣」。
這應該不需要詳細說明。就是分成靠嘴巴講來發動魔術,或是靠畫出魔法陣來發動魔術。
很久以前的主力方式似乎是魔法陣,但現在詠唱才是主流。
話雖如此,以前的詠唱光是最簡單的內容似乎也要花上一到兩分鐘。
在戰斗中根本派不上用場。
反而魔法陣只要畫好一次就能夠多次重復使用。
詠唱之所以可以成為主流,是因為某個魔術師成功讓詠唱時間大幅縮短。
最簡單的詠唱被縮短到大約只要五秒左右,之后攻擊魔術就變得只使用詠唱方式。
不過當然,不追求立即生效而且還需要復雜術式的召喚魔術似乎還是以魔法陣為主流。
四:個人的魔力基本上在出生時就已經決定。
如果是一般的rpg,mp會隨著等級提升而逐漸增加。
然而在這個世界,魔力似乎不會增加。
而且據說幾乎所有人的職業都是戰士。不過因為是「幾乎」,所以好像多少還是會有所變動……
我算是哪一種呢?
魔術教科書上寫著魔力量會受遺傳影響。
基本上,看起來母親能夠使用治愈魔術,那么我是不是也可以抱著某種程度的期待呢?
真讓人不安。就算雙親很優秀,總覺得我本身的基因不會好好發揮效果。
★★★
總而言之,我從最簡單的魔術開始挑戰。
基本上魔術教科書里有同時記載著魔法陣和詠唱這兩種方式,不過既然詠唱似乎是主流,而且也沒有能畫出魔法陣的道具,因此我決定使用詠唱來練習。
魔術的規模愈太,詠唱時間就會愈長,到后來好像還得配合使用魔法陣,不過才剛開始大概沒問題吧。
順道一提,熟練的魔術師似乎不需要詠唱也能使用魔術。
就是所謂的無詠唱或是縮短詠唱之類的技巧吧。
不過,為什么熟練之后就可以不需要詠唱呢?
既然魔力的總量不會改變,表示即使等級提升,mp也不會增加。
反過來說,熟練度上升后,消耗的mp是不是會減少呢?
不對,就算假設消耗mp會減少,這也無法成為步驟簡化的理由啊。
……算了也罷,總之先試試看吧。
我左手拿著魔術教科書,右手向前伸出,開始讀出文字:
「愿偉大的水之加護降臨汝所求之處,清涼之淺流在此顯現——waterball。」
有種血液向右手集中的感覺。
接著是血液被往外推的感覺,然后就看到右手前方出現一顆拳頭大的水彈。
「喔喔!」
才剛覺得感動,下一瞬間水彈就唰地往下掉,最后打濕地板。
教科書上寫著這是水形成的炮彈會往前飛出去的魔術,但是我制造出的水彈卻在原地落下。
或許是因為不夠專注導致魔術沒能持續?
集中精神……集中精神……
要讓血液集中到右手上。就是這樣……這種感覺……嗯。
我再度舉起右手,邊回想剛才的感覺,同時在腦中想像。
雖然不知道自己的魔力總量有多少,不過最好先假設無法使用很多次。
要抱著必須讓每一次的練習都能成功的心態來好好集中精神。
首先要在腦中一次又一次地重復想像,然后再實際挑戰,
萬一失敗,就再度想像那部分,直到在腦內能完美成功為止。
我生前練習格斗游戲的連段時就是用這種方式。
多虧這種方法,即使是在對戰中使用連段,我也幾乎不會失敗。
所以這個練習方法沒有錯……希望如此啦。
「吸……呼……」
我做了個澡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