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把血液從腳尖或從頭頂送往右手的感覺來累積力量。
然后是從手掌把那些力量一口氣送出去的感覺……
我非常慎重再慎重,配合心跳一點一點地累積……
水……水……水……水彈……水形成的炮彈……水形成的球……水球……球狀圓點……圓點花紋的內褲……
有邪念混入,再來一次。
先集中在一起,然后擠出去的水水水水……
「破!」
當我忍不住模仿寺廟出身的那個人發出喊聲的那瞬間,水彈出現了。(注:「寺廟出身的那個人」是指日本網路上一連串靈異體驗文中出現的人物「寺廟出身的t先生」,他總是瀟灑出現然后大喊一聲「破!」就解決事件)
「呃……咦……?」
嘩啦。
在嚇一跳的同時,水彈毫無抵抗力地往下掉落。
「……啊……」
咦……我剛剛沒有詠唱吧?
為什么……?
講到我做了什么,只不過是按照先前使用魔術時的感覺再來一遍而已啊。
難道只要能成功重現魔力流動,就算不詠唱也沒有關系嗎?
無詠唱這么簡單就能辦到?
一般來說應該是高級技巧吧?
「既然這么簡單就可以省掉詠唱,那么這行為有什么意義?」
就算是我這種初學者,都可以不靠詠唱來發動魔術。
把身體的魔力集中到手掌前方,然后在腦中決定形狀。
就只是這樣。
那么,詠唱這動作本身根本沒有必要吧?大家都照我那樣做就可以了。
(……唔。)
或許,所謂的詠唱其實是魔術的自動化嗎?
不需要每一次都集中精神去想像血液從全身聚集的感覺,只要講出臺詞就會幫忙自動完成。
詠唱的意義會不會只是這樣呢?
類似車子的手排和自排,其實開自排車時也是可以手動換檔——大概就是這種感覺吧?
「只要詠唱,就能自動使用魔術」。
這有很大的好處。
第一,方便傳授。
無論是站在教導的立場遝是必須學習的人,與其講解「讓血液沿著體內血管集中的感覺」這類理論,只需詠唱咒語就能讓所有人都一口氣成功使出魔術的方式顯然都比較輕松。
大概就是隨著這樣傳授的期間,讓「詠唱是不可或缺的過程」逐漸成為定論吧。
第二,方便使用。
不用說,攻擊魔術會在戰斗中被拿來使用。
比起在戰斗中閉上眼睛嗯嗯唔唔地集中精神,迅速把咒語講完顯然比較省事快速。
舉例來說,前者就像是邊全力奔跑邊繪制精細圖畫,后者則是邊全力奔跑邊快速講話,到底哪種方式會比較輕松呢?
「或許也有人會覺得前者比較輕松啦……」
我大略翻過魔術教科書,沒有找到關于無詠唱的內容。
真奇怪,根據我自己實際嘗試的感覺,這并不是很困難的事情。
雖然或許是我特別有才能,不過不可能是其他人完仝辦不到吧?
這種推論如何呢?
正常情況下,從初學到熟練為止,大部分的魔術師都持續利用詠唱來使用魔術。
使用幾千次幾萬次之后,身體已經徹底習慣詠唱這個動作。
所以一旦要嘗試無詠唱,反而會不知道該怎么做。
因此這種方式被視為不一般的做法,才會沒有記載于教科書上。「喔喔!這樣就說得通了!」
換句話說,現在的我也不算普通嘍?
不覺得這樣很厲害嗎?
有種巧妙用出秘技的感覺。
舉例來說就像是……
「怎么可能,在毋須〈贊來歌〉的情況下使用后罪觸媒?」
「我只是很平常地使用這個觸媒,讓名詠門開啟罷了。」(注:出自輕《黃昏色的詠使》)
這樣吧?
嗚哈!我興奮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