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南是市局領導,具體是管什么的,不細說了。
大作家的一舉一動都能帶來極大的影響力。更有甚者被譽為是民族的脊梁,比如地球和平行世界都存在的狄更斯。
盡管顧陸的影響力還遠遠沒達到如此夸張地步,可有一說一,他在渝水繞城之地,是非常有牌面的。
他的一舉一動不單單是引起互聯網熱議,市教育部門也聞風而動。
看看能有什么效果。
有三分好,就吹到五分。有五分好,必須報道十分。
“老常真是聰明人,有優勢就知道利用。”李旭南笑著和同事分享。
“聽說你們部門已經開始行動了。”劉副局開口,后者點頭。
他們部門開始寫《青年的積極健康表現方式——以八中為例》。就這熱度,上個電視臺霧都新聞沒毛病。
“這次事件不具備普遍性。哪怕高中資金充裕,但顧陸這樣的學生卻只有一個。”劉副局說。
“有一個就不錯了。”李旭南回應。
熱度發酵兩三天,霧都的初高中,乃至大學都有議論校刊《少年》的。
甚至有學生開始討論起,霧都高中之間的作文排名。
“八中肯定第一,有顧陸在”“可不一定,排除顧陸這個外掛選項,我感覺八中守不住榜首位”“你沒看最近的幾次的征文活動嗎?巴蜀中學遙遙領先”……
學生群體非常容易發酵出莫名其妙的東西。養臭水、收集煙殼等,本質都是閑著無聊。爭論高中之間誰更強,也差不多。
“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校刊嘛,好像誰稀罕一樣。”
線下的本校審稿,比較得罪人。許多人都和李古圓鬧掰,當下說話之人是前面和湯圓有分食之交的朋友大黃。
校園詞典解釋分食之交:甭管有沒有交情,瞧見對方在吃東西,都可以上前分享。
“你不稀罕你投稿做什么?”呂平聽見了,在旁邊冒一句。
這話提供了真實傷害,大黃語調提高,“你不是也沒過嗎?大哥不說二哥。”
“我沒過是我水平差,還該繼續努力。”呂平說,“總之一句話,菜就多練。”
哽住,大黃說不出話。
見其還不服氣,平頭哥冷笑,“你知道我是誰嗎?”
“?”大黃看著比他高一個頭的同學。
“我的作文差到可是連顧陸都救不起來!”呂平自豪地說。
不是,這個事情有什么好驕傲的?大黃不理解。
“看文章誰更強我不行,但看同類,誰沒有寫作天賦,我一看一個準。”呂平說,“我的眼睛就是尺!”
就是在互聯網議論,霧都萬眾矚目之下,八中校刊《少年》,在一個普普通通的清晨發布了。
5月27號,史會記得這么一天。
教育部門的領導李旭南下班回家,瞧見做作業的兒子李向北。
他問:“校刊《少年》你知道嗎?今天發布了。”
“當然知道了,我們學校也有七八本。”李向北停下筆,理所應當的回應。
他詫異于校刊的發行能力,李向北就讀九十四中初中部,距離沙區的八中有段距離,雜志是怎么送過去的?
“那你看了嗎?內容怎么樣?”李旭南問。
“看不到壓根看不到,就幾本雜志在各班之間搶瘋了,我壓根沒機會看。”李向北實話實說,“伱是不知道,那場面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臥槽那叫一個夸張。”
“別臥槽臥槽,你還在讀書,怎么能出口成臟。”李旭南糾正。
沒錯的,這是校刊的缺點,哪怕再怎么出名。沒有出版許可,《少年》就是不能在外面售賣。甚至連教育部門的大人,想要看看都沒辦法。
不過好在,辦法總比困難多。在常校長全力支持下,特別找了一家工廠印刷校刊,完事直接由郵局寄到霧都主城區的高中和初中。
這才是九十四中能夠在當天就拿到的原因。
“錢”是校方出的,覆蓋面積是李古圓去談的。
可讓校刊石破天驚的,就是顧陸本人。
“爸,你是不是對八中校刊內容特別好奇?”李向北突然問。
“有些好奇,但不多。”李旭南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