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北神秘兮兮地說,“爸,你只要多回來陪我和老媽吃幾頓,我就讓你馬上看到。”
此話一出,讓李旭南沉默片刻,“最近工作很忙。忙完這幾天,我一定早下班。”
“一言為定!”李向北從書包里拿出一本雜志。
相較于市面上的雜志,沒有條形碼,也沒國內統一刊號。除此之外,就是出版刊物水準。
封面是一個人物剪影,揮動拳頭,口中好像還要說著什么。
左上角是雜志名,以及八中校徽。
“《少年》,封面是少年積極向上,呈現表達訴說狀。寓意不錯,符合國家的大方針。”李旭南心里想的后一句話才是關鍵。
這個剪影,拍攝者是顧陸,臨時模特是田笑。至于為何要是田笑呢?也沒特別的原因,主要是田笑手指長,從剪影的構圖和角度來說更好看。
“你不是說這校刊很搶手,看不到嗎?”李旭南問。
“是很搶手啊,但我還是在混亂之中搶到一本。”李向北說,“畢竟我可是我們班的班長。班級里的重要財產,肯定是要由班長帶回家保存。”
“有道理。”李旭南拿著雜志回書房,留下一句,“早點完成作業,今天請你和媽媽出去吃。”
“保證完成任務。”李向北大聲回應。
實際就這樣,《少年》雜志搶得很火熱,但并未有多少學生在意內容。
這感覺怎么有點像后世的飯圈文化,有的粉絲也不聽哥哥的專輯,就只是夸夸買,幫忙刷數據。
前面有報刊說顧陸是明星作家,評價倒也有一定道理。
“很專業啊。”李旭南瞧著目錄和排版。
[目錄:
美文世界
讀《鋼鐵是怎么煉成的》有感——1
青春的雨滴——3
未能回憶起的花名——5
……]
實話實說,李旭南也不會對高中生寫的東西感興趣。因此只是瞄了一眼,想知道顧陸的文章,但只有標題沒作者名。
“少年中國說?這雜志叫少年。不用說,這肯定是顧陸寫的。”
翻到刊物最中間。
開篇的內容就讓李旭南耳目一新,文體也讓他感到新穎。
[《少年中國說》
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國在!
世隨五六十老人為主者,少年更見國政之來也。
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將來。
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戀心;惟思將來也,故生希望心。
惟留戀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進取。]
開篇就說,雖然現在社會是五六十歲的老人為領導者。但觀看少年的表現,才更能見一個祖國的未來。
緊接闡明原因,因為老人喜歡回憶過去,但少年更著手未來,等一系列的互文。
“這是什么文體?介于白話文和文言文之間?”李旭南繼續看下去。
后面是非常提升氣魄的類比。
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陽;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老年人如僧,少年人如俠。老年人如字典,少年人如戲文。
雖說李旭南不是年輕人,但文章讓他怪激動的。
“立乎今日以指疇昔,唐虞三代,若何之郅治;秦皇漢武,若何之雄杰;漢唐來之,若何之隆盛……好大的氣魄!”
李旭南跟著激動呢。有人看雄文激動了,會反復看幾次。有人則會讀出來,他是后者。
不過身為教育部門領導的他,讀著讀著就被文字間的魄力所震懾,閉嘴了。
這種感覺很難用言語來表現。
舉個例子,如果你是海賊王世界的人,就相當于中了霸王色霸氣。如果是死神世界的人,就相當于被藍染的靈壓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