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單單是信件的優待,還有特產。陶瓷藝術品是每位參賽的作家都有的。但火腿是只有顧陸才有的,是莫亞私人掏錢送的。
開玩笑,這種等級的吹捧文章,你拿給公知大v再多錢也寫不出來。若不是兩國的文化交流,顧陸還真不會放出來。
他是很快就把此事拋到腦后了,開始做暑假作業。
顧陸可以不做,用胡主任的說法是“充分給予創作空間和時間”。但實際英語、語文等三四個科目,顧陸還是會完成。
就跟上課一樣,理科基本不聽。文科沒意外的話會聽課。努力學習也算是知識積累的一部分。
首次參與大事件的顧陸還不知道,交流會的后續還沒結束。他以為收到特產就完事了……
“辛苦了陳教授,西班牙方對本次交流非常滿意。”曲科長夸獎。
即便在體制內混跡了大半輩,陳教授還是不喜歡“官腔”。比如領導的夸獎。再大的功勞,領導也是不咸不淡的夸獎,好像是一件小事。
更令人厭煩的是,陳教授自己也染上了官腔。
“太極拳在西方推廣,和弗拉門戈舞在外國的推廣都非常順利。”曲科長看著本屆交流團取得的成果,“兩國郵政部門聯合發售建交三十周年紀念郵票。”
“還有線上線下的論壇,還有多個高校之間簽署的備忘錄……”
涉及方方面面。
這么多事必然不會僅僅是一個交流會就能決定下來的。文化交流有用,但沒如此大效果。決定因素是兩國的貿易,能一起掙錢。很多合作早就確定,只是借由這機會落地。
“陳教授,顧陸同學寫的文章那么好嗎?比雙池、陳忠識他們還要好?”曲科長看完報告后詢問。
報告里講述了莫亞特別感謝了顧陸,寫來了精彩的文章。
怎么快速給并不是文學專業的領導形容呢?陳教授采用類比,“比《少年中國說》也只遜一籌。”
少年中國說他知道啊,某次會議上大領導還提及了此文章。關于這點新聞是沒播報的,但曲科長肯定看過。
“這么高的評價嗎?《少年中國說》,一代雄文!”曲科長感嘆,“臨時指派的主題居然也能夠寫出這么精彩的作品。我們還是低估了這位顧陸同學。”
趙主任要高興了,因為顧陸是他們部門舉薦的。本想說是給顧陸一個鍍金的機會,沒想到卻血!
“我們是要多給年輕作家一些機會。”曲科長說。
多給機會?陳教授琢磨到一絲不同尋常。
明年14年,應該是中法建交五十周年吧。肯定也有文化交流團,那時讓顧陸寫法國的話,會寫什么呢……沒繼續往下想,因為明年交流團的領隊還不知道是誰。
聆聽完領導講話,陳教授離開。
2013年,百貨商場還踩在巔峰期的尾巴上,接下來就會相繼倒閉,被商業中心取代。
2013年滿大街的數碼維修店鋪,安卓和塞班打得最激烈的一年,諾基亞奮力一搏。
2013年,國內的咖啡店還不多,不過今天主要場地就是這地方。
位于海淀的燈下咖啡廳,環境安靜,裝修也頗為小資。特別是里側博物柜擺放著許多進口咖啡,一罐一罐的,明明店內也沒這幾種咖啡。
“王記者您好。”陳教授在qq視頻里見過少年先鋒報的記者,因此一眼就認出來了。畢竟黝黑的皮膚,站著和旁邊人色號都明顯不同。
三步并兩步,王記者的步伐矯健。幾步就走到最里面的一張桌。
“謝謝陳教授的招待。”王記者還未坐下,就先感謝,“今天的采訪很成功。”
公派來人大附小進行采訪,本來過程應該挺困難,但有陳教授幫助,節省了非常多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