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都是二樓的燈燭侍女,一人負責六個雅間,掌管二十四個飛廊的燈籠。
往常也總一起做事,很有默契。
擦燭臺,清洗,刷明油,分工合作換飛廊上的燈籠,又一起去油燭司送還了昨日剩下的燈燭,領取今日要用的。
全部弄完之后,已經是申時一刻,吃員工餐的時候了。
這個點兒,比正常的午飯晚了半個多時辰,但這也是沒法子的事兒,雖然礬樓晚上客人多,但是白天東樓和北樓那邊還是有客人來用午餐的,所以,大廚房那邊自然要緊著客人。
今天的員工餐。
除了正常燴白菜水飯以外,竟然還有爊肉燉豆腐。
?在這個年代,羊肉價格昂貴,普通市井老百姓往往選擇價格更為親民的豬肉來滿足口腹之欲。制作多種小吃和菜肴。
所謂的爊肉,就是將豬肉切成均等的小塊兒,加佐料用文火慢慢熬煮到軟爛,做法有點兒類似于現代的熬肉。
東坡先生曾有詩云,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不俗也不瘦,餐餐筍煮肉。
這個季節,想要筍很難,但是能吃上爊肉肉燉豆腐也是極好的。
油水非常足。
肉的味道太霸道了,一進大廚房外間小廳,就能聞到那濃郁的香味兒。
讓許久沒吃過肉的楊蔓娘,忍不住沒出息的咽了咽口水。
大廚房的員工餐,除了不用隔著玻璃,其他的就跟現代學校食堂打飯似的,幾個幫廚的老娘都是四十來歲,無師自通,那拿打飯勺子的手就跟得了帕金森似的,一個勁兒的抖,讓打飯人的心也跟著一起抖。
不過。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老大娘們也不是一直手抖。
比如給呂小娘打飯的時候,曾老娘就沒有抖,給了實實在在的一大勺子爊肉燉豆腐。
曾老娘是呂小娘的本家嬸嬸。
而沾了呂小娘的光。
楊蔓娘也得了一大勺子。
“我跟你說,早晨那事兒劉西施還真不算瞎吹。”
呂小娘夾了一塊肉,一邊吃一邊八卦。
劉娘子不在跟前。
呂小娘也習慣性的叫起了對方的外號。
“怎么說?”
礬樓的廚子都是優中選優才進來的。
味道自然是不差的。
楊蔓娘夾起碗里軟爛的爊肉。
配上水飯一起吃。
“瞧見這肉沒?這可是咱們這個月吃的第一頓肉啊,知道為什么嗎?”
呂小娘是個急性子。
也不等楊蔓娘繼續發問。
咽下嘴里的肉。
便繼續竹筒倒豆子似的往下說:
“我聽說,就是因為昨晚皇城司在南樓抓人,不過聽說是副指揮使羅斯年帶隊來的,封了樓,只是抓了人沒殺,也沒造成太大的影響,所以今晚南樓那邊兒晚上還是照常接待客人,所以東家高興,給昨晚在南樓做差事的,每人都發了三十文的賞錢,這不,咱們這邊兒也跟著沾光了,今兒個的午飯的伙食標準也提高了呢!”
“唔,這樣啊!”
楊蔓娘受教的點了點頭,繼續吃肉。
三十文的賞錢拿不到,那就多吃點肉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