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蔓娘就像一個創業者,努力的說服風投公司給自己投資一般。
和藹可親。
努力的描繪努力的方向和成功后的藍圖:
“大致就是這樣的,你們支持我的話,最多一個月,成功賺了銀子之后。別的我不敢說,但至少咱們不用為每天受凍,不用為家里的炭火發愁了,每旬也至少吃一次羊肉小蔥餅。”
楊蔓娘放下手里的碗。
胸有成竹的保證道。
雖然對自己有信心,但是,因為不是很確定自己的小說在北宋是否會水土不服。
所以,楊蔓娘并不敢一次就畫太大的餅。
但是,即使這樣。
也已經讓老三楊盼娘兩眼放光了。
“好呀好呀,大姐,我肯定是雙手支持你的,那大姐你快些寫吧,以后家里的所有家務活計我都包圓兒了!”
對于楊盼娘來說,干點活計怕什么,她平常也一直幫家里干活的,掃地做飯都不在話下。
現在多干點兒活,讓大姐賺了錢買羊肉小蔥餅。
她是極樂意的。
畢竟,家里已經快半年沒吃過肉了,尤其是美味的羊肉小蔥餅,要賣六文錢一個,她連做夢都想吃。
倒是老二楊士林相對冷靜,雖然不想打擊大姐。
還是抿了抿唇。
說出了自己的顧慮:
“可是大姐,《小報》和《李氏小報》上并沒有你說的那種連載小說?大姐寫了若是人家不收怎么辦?”
“放心吧,大姐有法子讓《小報》收我的小說的,不過還需要你幫忙。”
“幫什么忙?”
“你往后出去賣報的時候,幫我留意打聽打聽《小報》和《李氏小報》的大管事或者東主,都一般哪天在報房,只要讓我能有機會見上一面,我保證可以把我寫的小說賣出去。”
楊蔓娘說這話,倒不是胡吹大氣。
現代人說起大宋朝,大家可能都會想到“弱宋”,想到后期南宋的金兵南下,想起岳飛秦檜。
但是,北宋的民間經濟實力,卻也是不可忽視的強盛。
陳寅恪先生就曾說道:“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年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
北宋時期我國的經濟實力幾乎是引領世界的水平,甚至是中國歷史的最高峰,城市化水準達非常高,甚至到了百分之二十二。
在這方面,同一時期沒有任何國家可以相比。
也是因為這空前鼎盛的經濟狀態,才造就了各種小報的產生。
還有雕版印刷技術經過了唐朝的發展,到如今更是飛速改進至成熟。
大宋朝廷是十分重視教育的,除了國子監和六大書院以外,還有不少的民間書院和私塾。
而涉及到教育,必定需要大量的教材,自然需要大量的印刷。
所以,朝廷方面一直以來都是鼓勵民間私自印刷四書五經一類的教科書。而且,刻書售賣是可以獲利的,這大大的刺激了商人印刷的積極性,印刷工匠的水平也漸漸成熟,也正因此,雕版印刷成本不高,民眾也能因此獲利。
所以,書籍的成本自然很低,加上市井民眾的積極性高,沒有什么政治壓力,朝廷也支持,所以大宋的文化創作環境非常輕松自由,各階級知識分子各說其詞,市井民眾也時常聚在一起高談闊論,也就造就了獨屬于宋代人的市井文化,這也為各類小報的傳播,提供了廣泛的受眾群體。
汴京城的酒肆茶樓,經常能看見賣報的小經紀,就比如楊蔓娘所在的礬樓,也經常有客人打發閑漢幫自己去買市井小報。
而有需求自然就有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