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城本地人,加上駐軍和流動人口,將近兩百萬。
除了朝廷的邸報以外,各類的小報也有十六七家。
《小報》,《李氏小報》,《新聞》,《向家小報》,《朱雀門小報》等等。
內容也是五花八門,各顯神通。
讓人眼花繚亂。
不過,小報相比于邸報,內容并不嚴謹。
很多都是小道消息,要不就是胡編亂造。
其中最為嚴重的一起胡編亂造就是,徽宗大觀四年九月,小報曾刊載過一篇以官家的語氣斥責蔡京的偽詔,說是官家要罷免宰相蔡京,很多市井百姓都相信了。后來這事兒傳的沸沸揚揚,傳到了宮里,徽宗還親自出面辟謠澄清。
可想而知,這些各類小報的大膽,以及其在汴京的熱度和關注度了。
不過。
這些小報內容雖然新奇,但對于楊蔓娘這個被天量信息轟炸過的現代人來說,還是不夠看的。
畢竟,現代也經歷過紙媒時代,電視時代,互聯網時代,還有后來各種各樣鋪天蓋地的手機短視頻。
所以。
她很清楚真正的報紙是什么樣子的,也知道能讓報紙真正賺錢的法子。
也想好了用什么法子當敲門磚,來說服《小報》的東家刊登自己的連載小說。
那就是,打廣告!
“打廣告?就是在報紙上宣傳店子?”
老二楊士林的腦子很活絡,很快便想明白了其中的關竅。
頓了頓。
語氣有些不舍的道:
“這么好的法子,咱們自己做多好。”
即使他沒做過生意,但在街面上久了。
也明白楊蔓娘這個點子的含金量。
畢竟,酒香也怕巷子深。
汴京商業發達,各種小店多如牛毛,不是所有小店都有七十二正店的底氣,可以不用招攬客人。
很多不為人知的小店,位置偏,沒名氣,沒客人光顧。
想要揚名攬客,肯定愿意花銀子在報紙上打廣告的。
到時候定能收到不少的銀子。
楊士林已經可以想象,商人們捧著銀子,找自己打廣告的盛況了。
“呵呵,不是什么錢咱們都能賺的。想賺這份兒錢,是有門檻兒的,首先得有一家小報。以咱們的家資,想賺這份兒錢是不可能的,因為咱們根本經營不起一家小報。”
楊蔓娘耐心的解釋道。
她自然曉得是好法子,若是她穿越的出身好一點。
是個有點家底兒的小閨秀,自己有本錢的話,她也愿意自己做。
但是她現在一窮二白,連飯都吃不飽。
更別提本錢了。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