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豆青色衣裳的男子喝了一口茶。
抖了抖手上的邸報道。
“怎么能不看呢,我老宅還在那邊兒呢,我娘和我家大郎也在那邊老宅住著照看生意,也不知道怎么樣有沒有事兒,我這兩日寫了信過去,也沒有回,邸報上也沒有什么新消息,實在是等的人心焦啊。”
矮胖男子點了點頭,顯得憂心忡忡。
“你也別太擔心了,邸報的消息,是官驛站送的本來就慢,而且加上雪災,馳道不通,消息就更慢了。還是看看各家小報吧,他們就是靠第一手消息吃飯,大都在應天府那邊養了信鴿和信鷹,傳遞消息很快的。而且,雪災這樣的大事,一般只要邸報上登了,小報上都會跟進后續的。”
“啊!那倒是啊!我怎么倒忘了小報了!”
姓朱的矮胖商人聞言,眼睛一亮。
瞥眼瞧見剪好燭花,正準備退出去的楊蔓娘。
叫住她吩咐道:
“那小娘子,去買幾份小報,各家的都來一份兒,剩下的給你當賞錢了!”
一邊說著。
一邊從隨身的青色荷包里掏出了一把銅子兒,數也沒數便遞了過來。
楊蔓娘眼睛一亮。
去買報,這可是難得的賺外快的機會。
一般這樣跑腿賺賞錢的差事,客人都是找小二或者幫閑的。
不過。
今兒個楊蔓娘算是趕上巧宗兒了。
她自然不會推辭。
笑吟吟的接過銅子兒,給副管事說一聲。
便去一樓的更衣室穿上羊皮裘跑了出去。
礬樓門口便有賣報的小經紀,不過大多都是各家報房自己雇傭的,只賣單個報房或者兩三家報房的小報。
若是想要湊齊十七家小報的報紙,還是要去潘樓南街的書坊。
楊蔓娘一路小跑去了潘樓南街最大的書房雅韻書齋。
花了三十四文錢買齊了十七份小報。
剩下了五文錢的跑腿兒錢。
又一路飛快的跑回來送給客人,繼續上工。
因為今兒是是休沐日。
所以客人自然也多。
西樓二樓這邊的雅間兒一直都在上客。
楊蔓娘也忙的腳步沾地,給各個雅間點燭臺,剪燈花兒,保持燭臺的干凈,偶爾盧亞威忙不過來,還要幫忙傳一下菜。
中途忙的連去茶水間喝口水的功夫都沒有。
就連吃午飯都是和呂小娘換著去的。
不過忙歸忙,她的眼睛也一點兒都不閑著。
一直盯著清竹軒幾位客人的動靜。
哦。
不。
準確的說。
是盯著清竹軒客人買的報紙。
她堅信,這三位客人離開的時候,一定不會把報紙帶走的。
畢竟,這樣賣出去的報紙,雖然在街面上回收十份也值一文錢,但是,這樣的小錢,有錢人大約看不上的。
楊蔓娘倒是不打算回收,畢竟她不可能冒著偷盜的風險拿幾張報紙回家。
她只是想在客人走后,看一看報紙上的內容。
畢竟。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雖然,她之前也在原主的記憶里,對各家的小報有一些的了解。
但是,既然打算在小報上連載小說。
自然要徹底摸清楚情況。
總不能兩眼一抹黑,靠道聽途說就去自薦吧。
那樣的話,恐怕很難不被趕出來。
不過。
大約人的信念感太強。
便會心想事成。
清竹軒雅間的額幾位客人,呆到酉時左右離開了。
而且。
離開的時候。
果然沒有帶走買的報紙。
楊蔓娘喜滋滋的拿起對方留下的報紙,開始一目十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