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摸一摸揣在懷里的稿子,防止它掉在地上。
曹氏小報的報房在潘樓南街,那里屬于繁華的瓦舍區,最出名的桑家瓦子,新門瓦子都在那一片兒,離御街的礬樓也很近。
不過今日不是上班,說不定要出門在外一整日,靠走路去是不成的,萬一鞋子濕透了也沒地方換,這樣一天下來就太難熬了,或許會造下病也未可知。
最好的辦法,自然是包專門去潘樓南街的牛車,速度快還不用等人不用繞路,但是要花上三十文錢,以楊蔓娘現在窮的一文錢掰成兩半花的情況,自然是不會選擇。
她選擇了公共牛車,需要等師傅一路轉悠著拉滿人才能走,不過價格上就便宜很多,只要花十分之一的價格,三文錢。
汴京的雪后街景很美。
平常上班都怕遲到,所以楊蔓娘總是一路疾跑。
很少有時間仔細欣賞。
現在坐在馬車上,楊蔓娘倒是有功夫細細打量了。
汴京城商業繁榮,街道兩旁店鋪林立,越往城中心走人越多,牛車也越來越多,甚至各色駿馬拉的車,行人的穿的也越體面保暖。
對于做生意的人來說,這個時候已經不早了。
諸市已開,瓠羹店前面,已經坐了招呼客人的饒骨頭,還時不時的,飄出灌肺炒肝兒獨有的內臟香味兒。
兩旁的各色酒樓,已經開始點燈做生意。
整個汴京城都醒了。
這樣清凌凌的早晨,各類的早點攤子人是最多的,大多的買賣人都是早起出來,來不及在家里吃,習慣了到這邊兒買上一碗熱氣騰騰的湯餅,配上松軟的酥瓊葉,正大快朵頤時,附近的賣報小經紀便熟門熟路的湊上前,殷勤的咧嘴一笑,問一句要不要來份兒小報。
大宋的老百姓,還是很追求進步的,幾乎有點兒閑錢的都會要上一份小報。
就這樣吃著酥瓊葉,看著小報上新鮮出爐的各色小道消息。
跟旁邊的人高談闊論。
那滋味兒,美啊!
公共牛車上的氣味兒并不好聞,是一種混合著牛糞和頭油味兒的奇怪味道,說不上來是香還是臭。
一路換晃晃悠悠,差不多半個多時辰,才停在了潘樓南街。
大宋商業繁榮,形成了多條各具特色的商業街。
甜水巷,御街,天街,州橋,虹橋。
都是非常出名的商業街。
但潘樓南街依舊是汴京最繁華的街之一,以其獨特的商業氛圍著稱,有鷹店、真珠店、匹帛店、香藥鋪席,金銀行,徐家瓠羹店,還有著名的潘樓酒店。
樓下便是集市,街南有最大的桑家瓦子,又各類大小勾欄五十余座。
是北面御街是最繁華的一處。
古玩字畫、日用百貨,還有不計其數的特色美食、南北小吃。
從宮城宣德門往東去,經過潘樓街,過宮城東南的東角樓,再向東到十字街頭,就能到土市子。
這里的空氣中彌漫著的是陣陣甜香。
甜品坊、果子鋪、茶肆酒樓比比皆是,除了各色的蜜餞果品外,還供應著種類繁多的糕點甜食。
楊蔓娘在潘樓南街南面下車。
一路行來,各種叫得上名字叫不上名字的糕點,可以說是琳瑯滿目。獅子糖、霜蜂兒、澤州餳,花糕、蒸糖,麥糕、豆糕、糕、糍糕、栗糕,破麻酥、桃穰酥、月餅、菊花餅湯團、粽子,雪花酥,重陽糕,古酥蜜食、澄砂團子、香糖果子、蜜煎雕花,以及大大有名的酥油鮑螺。
一個個擺的整齊又琳瑯滿目,看的楊蔓娘一路直咽口水。
俗語說的好,下雪不冷化雪冷。
昨兒個下的雪,兩邊沿街的的雪早就被推走,只留下一些堆的栩栩如生的雪人雪馬逗趣兒。
沿著潘樓南街街道走了不到一刻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