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左突右擋,在亂軍之中尋到中軍監軍樂佳、參軍李琪鳳、司衛長樂開等一干重要將領,經過短暫交頭接耳,他們決定東進高句麗國,投誠!
說時慢那時快,在達成一致意見后,他們立即收攏中軍兵馬,向東立即突圍,中軍軍官及武次山一部多為樂氏族人及樂家鷹犬,士兵也平日里多隨樂貳燒殺擄掠,他們自知落在蘇冉手里難得善終,在樂泉領軍下,這些殘兵很快聚集,三千余人浩浩蕩蕩地向東瘋狂突圍而去。
正在角樓上指揮戰斗的牟羽收到樂泉逃跑的戰報,急忙帶領角樓上僅剩的部將楊全跑下角樓,欲親自領軍前往執牛橋攔截。
他正要呼喚傳令兵發號,卻被身側的楊全一把攔下。
已經白發漸起的中郎將楊全,用手捂著嘴,貼在牟羽耳邊輕輕低語,“大人,飯吃七分飽、話說三分足,樂氏族人若死在您手上太多,恐于大人、于武寧軍都十分不利呀。”
牟羽眉頭緊鎖,壓低聲音,道,“嗯?此話何意?”
楊全低頭說道,“雖說除惡務盡,可殺了樂泉等人,真的就除盡了么?”
于聰明人說話,點到為止即可,牟羽聽聞此話,他那顆‘甘為君王死、馬革裹尸還’的心,動搖了!
樂貳所在的蒼水樂氏在柳州雖然比不得老牌顧、陸、張、朱四大家族,但那也是虎嘯一方的大家族,皇叔劉乾這位官場常青樹,更是具有無人撼動的特殊地位。反觀自己,白身一個,除了陛下,自己的身后,一無所有。
所以,遠在柳州的蒼水樂氏和遠在京畿的皇叔劉乾,哪個他都開罪不起。
楊全說的沒錯,做人留一線、日后好相見,今日以一部兵馬逼得武次軍主將樂貳自殺,尉卒歸降超過一萬五千人,已經算得上不負圣心了,若再‘得寸進尺’,趕盡殺絕,恐怕上不合中庸,下不合時宜,最后自食惡果。
想到這里,牟羽壓低聲音,開口問道,“你去辦?”
“末將領命!定將殘兵趕盡殺絕。”
楊全后退一步,大聲回應,隨后率兵而去。
深諳兵法的行家,若是細細研究武次縣的地勢,便會稱贊樂貳最初兵力部署之得當,可謂滴水不漏。
最初,樂貳自領中軍駐扎要道,四周一片開闊,進可攻退可守;而武次縣緊貼武次山南而建,武次山一部居高臨下可眺望整個縣城,在武次山布置一部兵馬,即使武次縣失手,仍可借助地利向城內搭弓射箭;吉恩河由西自東,以西北向東南之走向,將遼西、遼東、赤松三郡與高句麗國分割開來,形成天然疆界,樂貳將一部兵馬布置于防區中河道最窄最淺處,便可防止敵人搭設浮橋渡河;執牛橋作為武次轄區連接高句麗國的唯一通道,樂貳更是將孫蕓執掌的執牛部六千精兵屯放于此,以備不時之需。
若依照以上布置,牟羽的大軍,根本不會如此輕而易舉地攻陷樂貳軍營。
可惜,在牟羽來前,樂貳被劉懿和死士辰恐嚇,如驚弓之鳥,將所有兵馬匯聚一團,失了地利,無形之中,這為牟羽大軍將樂貳部圍而殲之,創造了良好條件。
言歸正傳,這執牛橋,正是這次樂泉殘部突圍逃跑的必經之路。
武寧軍中軍,老將楊全僅點兩千新兵,便趕往執牛橋,一行人慢慢悠悠的跑到執牛橋邊時,樂泉逃軍的火光已經在西方隱約可見,楊全未立據馬、未撒障釘、未燒木橋,僅是將兩千步兵囤積在執牛橋兩側,大點火把,并吩咐兩名隨行千夫長,“敵近一百五十步,既射箭擊敵。”
兩名千夫長雖然不解,但也領命而去。
不一會兒,樂泉這條惡蟲飛撲而來,及近一百五十步,武寧軍千夫長立令放箭,一時間箭如雨下,場面十分浩大。然而,新兵弓騎技能本就薄弱,箭簇哪里射得到百步之遠,萬箭齊發不過是雨聲大雨點小,那羽箭連樂泉的身子都沒碰到,便晃晃悠悠的落在兩軍中央的空地上,好似小孩子過家家一般。
樂泉哪里顧得了細細查探這些,身后被牟梟、魏開華死死咬著,前方就是刀山,也得闖一闖。不過,當他看到敵人并未燒橋,而是以羽箭阻敵時,樂泉還是冷笑一聲,心中嘲諷之意十分明顯。
樂泉肉眼已經可見執牛橋,他馬韁一勒,錘子倒拎,大聲一喝,“將士們,沖過去便是大富大貴,隨我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