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顯對此遂不再提,他相信這位名家巨宿不會欺騙于他,便兀自收拾行李去了。
一行人凌晨便告出發,一路上,東方春生始終行色匆匆,催促疾行,耐勞的矮腳馬都瘦了小半圈。
途徑彰武郡,東方春生連樊聽南和公孫喬木都沒有拜會,便直接帶領劉懿三人進入凌源山脈,在一顯那滿是灰塵的‘萬佛山萬佛寺’小憩兩日,備足水食后,即刻啟程南上。與來時相比,凌源山脈已經荒涼無比,除野雞野兔等弱小動物,那大蟲大熊一類的林間猛獸,都神奇般地隨了那位大秦四皇子苻文而去。
一年之隔,對于劉懿而言,來去雖同路,但心境已迥然。特別是經歷遼西兵禍后,這少年始終在想,自六歲起,父親叫他閱書千卷,難道只是叫他成人后開個望南樓了此一生?
對此,其父劉權生雖然并未明說,劉懿心中卻已然有了答案。
他的父親不求劉懿固本寧邦、才安寰宇,起碼,也要做個解一方民憂的有用之人。
想到這兒,劉懿時常仰望星空,傻傻憨笑。
能做一個如樊聽南或者蘇冉一樣的好官,其實也不錯。
少年的心志與夢想,隨著薄州一行,正發生著潛移默化的改變。
四人、四馬、兩狗、一雕,沿著蜿蜒小路,快速穿梭在密林之中,沒有了死士辰的保護,沒有了豺狼虎豹的威脅,這一路,他們走的甚是安穩。
在林中行進的第十日,林漸稀疏,去年‘五小’鐵鍋燉的那座老頭山仿佛就在眼前,小路邊,一個小土包令四人停下了前行腳步。
及近,一塊簡易墓碑立于其前,漂亮的草書在上面勾勾畫畫,‘賢達成老,薨’五個字簡簡單單刻于其上,劉懿識得,這是其父權生的手筆。
想起當日一扶、一踢,便得紫氣東來,劉懿情不自禁,跪在成老墓前,虔誠說道,“晚輩劉懿,拜謝前輩以命相賜之氣運,此生若無機緣,當安分守己,若有機緣,當忠心謀事,造福一方,不辱先生遺風與教誨。”
一陣清風吹過,樹葉沙沙,成老似乎聽到了少年的心聲。
三個響頭磕下,劉懿轉身離去,面露悲戚之色。
在劉懿認知里,這是第一個因他而死的人,在他的潛意識里,這似乎不會是最后一個!
九月初一,四人站在老頭山頂,凌源縣城已經近在眼前。
天道輪回,去年東方爺孫九月初一在望北樓誦書,而今又從頭。
而眼下的凌源縣城,已是一片汪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