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不再說話,起身慢慢扶起呂錚,柔聲道,“出來已有半月,玩夠了,該走了,老師,我們,回長安吧!在外面久了,回去母后該責怪朕了。”
一君一臣、一師一徒,緩緩向門口走去,徒留劉權生和應知愣在原地。
及出門,劉彥頓了一下,頭也不回地道,“權生,你方才所奏之事,朕準了!不過,朕在五郡平田之初,要置身事外,觀察各州世族反應,所以在五郡平田之初,朕不會給五郡平田令任何幫助,所有的一切,都要靠你們自己,權生,你可明白?”
劉權生激動萬分,“謝陛下圣恩。請陛下放心,應郡守必會傾囊相助的!”
應知聽完劉權生的話,人都麻了!
在旁邊的劉權生,輕輕懟了一下應知,笑道,“怎么?應大人不想名垂千古了?”
應知瞪了劉權生一眼,隨后無奈拜首道,“臣定全力而為,不服圣心!”
劉彥噗嗤一笑,轉頭笑道,“劉權生做事不講武德,應知,以后你和權生共同謀事,可要小心嘍。”
君臣哈哈大笑。
笑聲過后,劉權生第一次小心翼翼地問,“陛下,風浪飄至,不知吹走幾人,有些人,還需要見一見么?”
劉彥眼中飽含深意,“不必了!此一行,該見的,都見了!”
劉權生有些驚訝,“您見了?”
“嗯,西郊,死士辰的墓前,一同回的凌源城!”劉彥雙目中充滿了柔情,“權生,這孩子,果然和你說的一樣,天資聰穎,胸懷大志,若加以錘煉,不失為帝王之才。”
應知聽聞此話,如五雷轟頂,帝,帝王之才?陛下沒有說糊涂話吧?
也就是在這句話后,應知決定全力幫助劉權生父子,不計代價。
在應知的驚訝中,劉彥真摯地對兩人道,“此一別,你我君臣各自努力,愿再見面時,天下已太平!”
劉權生和應知同時拱手,誠然道,“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深更半夜,寒意逼人,凌源城的城門再一次打開,君君臣臣,在這個夜晚,拿到了開創一個真正盛世的鑰匙。
《漢史》記:341年冬,圣主劉懿欽承王命,受五郡平田令,依《五谷民令》之綱領,夜以繼日,歷經三載,終得大成,民俗雄變從此起,萬邦傾耳聽紅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