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老成持重又兼顧機變靈活,素來不喜長篇策論和高談闊論,平日里對自己都是言傳身教,以實地勘察學習和自悟為主,對于自己受領的五郡平田一事,更是少有干預,自己率兵北出以來,一應決策盡出己手,父親僅為自己守好大本營,便不再多問他事。
今日,父親出奇地發來一封長篇大論,想必,父親應是洞悉或察覺到曲州局勢即將發生天翻地覆的大變化,才要自己速速返回。
冬風料峭,劉懿跪坐在玄機塔的小窗下,低眉細嗅熏香,反復琢磨著其父劉權生的來信內容,不自覺有了一絲絲頓悟。
他開始陷入冥想,將書本上關于曲州的一些記憶,串聯成線。
二十多年前,剛剛登基的天子劉彥,雄心勃勃,一心欲建立不世之功,在所有的施政策略上,均大開大合。
他登基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差人請當時已經心灰意冷退隱江湖的東方春生出山,探尋天下山河,東方春生不負眾望,歷時三年,訪遍茫茫河山,著下《九州山水圖》,天子以此為綱,重鑄九州,開啟了地域管理的新時代。
劃分九州時,天子將原中原之地,幾乎全部納入了曲州一周,其囊括了東漢時上谷、太原、漁陽、西河、河間、渤海、臨淄、山陽、濟陰、東平、泰山等十幾個大郡和藩國,疆域廣闊而又富庶,文華之盛,天下九州無有能出其二者。
世人每每提及此事,總會笑著稱上一句中華文脈,源于曲州。泱泱中華,源于曲州啊!
人多,是非便多了!
曲州坐擁千萬人口,早在東漢和三國時期,就已經是門閥世族林立、豪商富戶如潮的局面啦,文人墨客、絲綢之路、技術發展、兵器制造、書法百工,均由此出。
從商周伊始,曲州的地界,就是藏龍臥虎、你爭我奪之地,得到了這片土地,便可以成為華夏正統,成為名副其實的天下共主。
戰國群雄、楚漢鏖戰、三國紛爭。
各方勢力,你方唱罷我登場,在華夏民族最為富裕的土地上,展開了龍爭虎斗。
直至百年前三國一統后,中原千里之地,終于結束了刀兵與血火,在大漢帝王將相的勤懇帶領下,曲州從十室九空,逐漸走向了盛世繁華。
不過,盛世之下,依然有著利欲熏心帶來的明爭暗斗。
在孝仁帝劉禪期間,在繼任諸葛亮為丞相的費祎建議下,劉禪沿襲了高祖分封劉氏子弟為王共治天下的策略,分封了大大小小十幾個、最后幾十個劉姓藩王,這些藩王占據要津,兼顧一地軍政大權,中央的權力被極大掣肘壓縮,其中,以中原最甚,曾有一位中原老吏玩笑道當時的中原之地,太守和刺史的權力,甚至不如鄉長和百夫長嘞!
這些諸侯王在前期,倒還算遵章守紀,能發揮鎮守一方、通達四方的作用。
但在劉禪過世、開國名臣如姜維之流相繼故去后,他們漸漸開始不遵王令,特別是在神武帝登基初期,這些家伙開始擁兵自重,拉大旗、扯虎皮、碼關系、立山頭,直到公元295年,秦漢曠世大戰爆發,這些諸侯王認為這是一個裂土封王的好機會,終于起兵造反。
天佑大漢,在神武帝和陶侃、祖逖、劉琨、劉乾、呂錚、常夏、謝裒等一干國之棟梁的勠力同心下,帝國巧借天下世族之力,再一次扭轉乾坤。
兩國君主在色格河旁訂立盟約后,天下和中原,隨之再一次歸于平靜。
不過,這種安寧,僅僅是表面上的風平浪靜,更大的漩渦,在平靜的表面下,開始暗潮涌動。
秦漢之戰后,神武帝感念天下世族在戰爭中做出的犧牲和卓越貢獻,并考慮到戰后經濟的恢復、社會的穩定、人才的接續等多方面因素,在思量之下,開始重用世族。
神武帝先是廣開圣恩,結合三國曹魏時期修訂的九品中正制,框定了大部分朝廷官職的選拔任用范圍,為世族們進階官場鋪平了道路,這也為世族壟斷官員任免埋下了禍根;
其次,神武帝在大漢七十二軍之外,允許世族設立私兵,這一舉動,本意乃是在戰后國力衰弱的情況下,世族率領私兵協助維護地方政權之用,四十年后的今天,私兵也呈現出尾大不掉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