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一個成語,叫好事多磨。
卻也還有一個成語,叫事與愿違。
月夜寂寥,寂榮大師說到這里,圍在他身邊的少年少女,紛紛面露喜色。
這本是一個花好月圓的結局,寂榮大師卻流出了深深的嘆息。
劉懿率先反應過來,他即刻追問道,“大師,難道,事情到這里,還有反轉?”
寂榮大師苦笑道,“如果沒有反轉,柳永為何要蝸居在我這破廟之中?”
少年少女,又安靜了下來。
寂榮大師挑燈繼茶,故事還在繼續。
說到這里,不得不提一嘴與孫江孫家、拜虎山莊雄立于北境的周家。
周家的老巢位于虎嘯郡祀豐縣,世人又稱其為祀豐周家、虎嘯周家,這周家是在秦漢大戰后新晉崛起的世族,也是當世二十八大世族之一。
相比于其他世族誕生于槍林箭雨之中,周家的崛起十分不同,縱觀整個秦漢大戰,周家沒有動過一兵一卒,戰后卻被神武帝大肆封賞,可謂人間奇跡。
不過,若翻開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便會發現,周家的封賞和榮耀,實至名歸。
年輪回轉,多年前,北方廣大草原上最為強大的一支草原民族匈奴,出現了一位軍事天才,他被后人成為匈奴頭狼劉淵,他帶領匈奴人,打破了百年沉寂,經過十年征戰,最終統一了草原各部落,立國大秦。
公元295年,雄心勃勃,一心想立萬事之功的劉淵,派出特使,勾連西域、西南羌月五國和南方驃越,三面合圍,興師伐漢。
五十萬大軍,長驅直入,殺了漢軍一個措手不及,開戰初期,漢帝國完全處于被動挨打的局面,喪失了大片國土。
恰逢諸王起兵叛亂,原本強盛的帝國,頓時陷入內憂外患之中。
包括神武帝劉諶在內的滿朝文官,都對這場戰爭,抱有悲觀態度,那個時候,朝局中最流行的政治主張,便是衣冠南渡、政權南遷,勵精圖治,再謀復興山河。
這個時候,主戰派站了出來,他們遠赴千里,來到當時已是敵占區的刑名山莊,請名家大才東方春生出山,東方春生單騎赴長安,道盡古今興亡事,一張巧舌戰群臣,說服神武帝劉諶放棄難逃的想法,舉全國之力,抗擊外虜。
在滿堂朝臣的齊心協力下,開戰兩年,戰爭逐漸進入僵持階段,但由于諸王叛亂,內憂甚深,大漢帝國的國力,根本無法做到全力凝聚,御駕親征的神武帝逐漸感到不支,在一些朝臣的建議下,有了割地和談的想法。
可是,在這個時候,大漢的大片國土,還在敵國手中,此時和談,劃定疆界,帝國可謂賠了夫人又折兵。
這一次,又是名家巨擎挺身而出,隱士周庵,也就是祀豐周家的老祖宗,戰前冒死阻攔圣駕,舌敗群儒,說服神武帝放棄求和想法,堅定抗爭到底。
周庵比東方春生更加大膽,他陣前向神武帝討要官爵,受命鴻臚少卿后,周庵喬裝打扮,單騎獨馬,千方百計穿過大秦疆土,來到位于大秦北境的鮮卑部族。
這位山中隱士,憑借三寸巧舌之利,許以千牛萬馬之厚禮相贈,終于換得已經歸降大秦的鮮卑人反水,在秦漢鏖戰狼居胥山之際,南攻大秦王庭,致使大秦大軍回轉,雙方攻守異形,最后,漢帝國獲得慘勝。
而后,漢軍一舉跨國狼居胥山周圍的千里草原,北驅秦軍,秦軍在逃跑的過程中,草木皆兵,當他們逃到距離祖地狼居胥山五百里的色格河,終于止住了頹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