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懿肅然拱手,“趙家大義皎皎如月,我心敬之。”
趙劍抬手還禮。
劉懿旋即認真地道,“趙將軍,趙于光伯伯乃是家父故交,既有此層關系,這里又四下無人,私下里,我稱趙大人一聲趙大哥,不為過吧?”
趙劍何等聰明,立即洞悉了劉懿打算攀親附會的心思,換作以往,他對這種事情,是極為反感的,可在今天,也許是敬佩劉懿的聰慧,亦或許是另有他因,他趙劍心中居然神奇地答應了。
于是,他看著劉懿,溫和笑道,“哈哈!能與劉老弟結交,三生有幸。”
默認之后,趙劍便仍春風拂面般的看著劉懿。
聰明人與聰明人對話,往往如此簡單爽利。
劉懿點頭回應,旋即笑問道,“
現在,趙將軍既然是自己的好大哥,那弟弟便再問一次,趙家為何要留在方谷郡死扛江氏一族呢?”
趙劍沒有料到劉懿會來這么一手,心中不禁愕然,看著劉懿,遲遲不語。
屋內短暫安靜,兩人對視良久,或許紫氣東來借了劉懿三分氣運,趙劍終于沒有擰過這條小應龍真誠無邪的眼睛。
這位翩翩君子雙手攥拳,一聲長嘆,面色流露半分痛苦半分無奈,道,“我知道小將軍想聽些什么,哎,說起來,那都是陳年往事了,為兄也僅是從父親那里聽了個大概,若劉老弟想聽,為兄便啰嗦幾句。”
“趙大哥,愿聞其詳。或許,做弟弟的知道個原委,能寥解大哥愁苦呢!”
作為趙子龍的后裔,趙家做事,素來胸懷坦蕩、光明磊落,也正因如此,趙家從不采取與人結盟、聯姻的方式,來壯大自己的實力。
劉懿身負五郡平田的重任,五郡之中既然有方谷郡,自然躲不開真定趙家這股強大力量。況且,江家已經對劉懿一方人馬采取了相應措施,雖然截止今日并沒有大兵壓境的瘋狂舉動,但隨著天子平田大政的深入實施,平田軍必然會繼續平定天下土地,那么,以劉權生、劉懿為首的華興幫與江家兵戎相見,是板上釘釘的事兒。
有此兩點,劉懿近日里思來想去,心覺趙家絕對不能成為自己的敵人,必須想方設法與趙家結盟,
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共抗江鋒。
但與素來一身傲骨的趙家結盟,談何容易?
劉懿翻箱倒柜,終于想到了‘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條道理。
于是,他打算充分利用江、趙兩家的矛盾,來迫使趙家成為自己的盟友。
而江、趙兩家的矛盾,正是趙家多年以來留在方谷郡不愿離開的理由。
聽聞趙劍所言,劉懿知道,借這件往事拉攏這位未來的趙氏族長,為將來某一天對抗江鋒做準備的不二機會,來了!
一碗野山茶下肚,趙劍神越千山,思起往事,幽幽道來,“作為與華興、德詔共同拱衛太昊城的大郡,方谷郡南接邯鄲,東靠渤海,北連華興,西垂德詔,乃中原腹地中的腹地。”
劉懿點頭認同,“父親總說,方谷郡是中原文明發祥地。”
趙劍笑了笑,繼續說道,“當年諸葛丞相為大漢軍隊建軍成制,方谷郡在真定縣設武備軍一部、在沿海的雍奴縣設水軍一部,方谷郡本非四戰之地,百年前孝仁帝為了以備不時之需,特在靠近太昊城的桑乾縣又設一軍,由我趙氏世代統領,號為方谷軍。至此,方谷郡共有三軍萬人馬,在中原可謂軍兵大郡了!”
劉懿何等聰明,趙劍說到此,他心中已經明白了七七八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