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業功成、新軍建立,絕非一朝一夕之事。
劉懿率領的這支平田軍剛剛起家,雖然人數上還算客官,也得到了華興郡郡守應知的大力支持和趙遙老爺子的青囊相持,但家底還是不夠殷實,除了周撫的前軍,其余諸軍都沒有能力配備馬匹,左軍和右軍只有步卒。
自古以來,騎兵具備絕對的裝備優勢和速度優勢,步兵對騎兵,步兵始終都處于被虐殺的狀態,哪怕精銳如大魏武卒和秦國銳士,也不敢輕易在平原地帶列陣迎戰起勢已成的騎兵沖鋒,更何況是眼前這支剛剛成立的平田軍了。
此時,平田軍左軍將領張率領的四百步卒,在如狼似虎的江家騎兵面前,簡直就是待宰的羔羊。
張昂首獨立于左軍陣前,他望著揮鞭狂奔、浴血馳殺而來的江意闌,心中沒有絲毫震驚,反而無比蕩漾。
很多很多年前,我張也曾如此一往無前,而今重回戰場,心性和志向依舊不改。
這一戰,定要殺個痛快,管它是死是活!
伏靈山下盡飄血,千騎踏血滾滾來。
隨著雜沓錯亂的馬蹄漸行漸近,震碎戰場中唯一的一處孤寂,頓時活絡了氣氛,振奮了天地。
隨著張一聲令下,他身后的四百士兵同時舉起高盾,探出長槍,凝視著奔涌而來的江家鐵騎,沉默不語。
身后逐漸沖出來的江家兒郎越來越多,已經有了近近百人之多,江意闌無情
嘲諷以步對騎,你平田軍是在找死!
步兵對騎兵必死這個道理,張又何嘗不知呢?
可是,總有些道理,是需要用生命來講的!
即使講出來的道理,不一定會流傳后世。
就在張視死如歸之際,前方略顯騷亂的江家騎兵戰陣之后,一桿長槍挑起了一支黃旗,高高舉起,那是周撫給張傳來的緊急信號,要其放火箭、引硝石。
本來,按照之前劉懿所謀,周撫先鋒散開之后,應當迅速從兩側迂回到中軍,待江家騎兵前軍潰散之時,便即刻進攻。
可戰場形勢瞬息萬變,誰都沒想到江瑞生竟會命前鋒分批進攻,第一次身臨戰陣的劉懿畢竟經驗不足,只顧指揮中軍,對兩側的情況置若罔聞,剛剛周撫不管不顧地沖殺,也是無奈之舉。
若不如此拖住敵軍進攻節奏,左軍肯定是丟了!
引兵伏靈山前,周撫憑借敵我情報,早已料到自己這八百騎兵根本不是人家三千重騎的對手,想要贏、就要狠、就要臨危制勝,就要同歸于盡。
百般尋覓,周撫心生一條毒計,他知道劉懿心善,自己的計策他絕不會答應,便按照戰前擎畫,私下里找到張和桑祗,索要大量硝石硫磺,私下重金請宣懷縣當地的術士連夜幫忙制成伏火丹后,將其成鏈接成環,成捆成捆地綁在前軍馬腹周圍和士兵身上,并將馬鞍用火油浸泡曬干,同時與張、桑祗私下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