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城的當口,元宵節剛剛過去,劉淮便召來了麾下的諸位親信,專門商討此事。
“諸位,常言道‘建功立業當趁早’,如今,天下少年英豪并起,引人矚目。大浪淘沙,本太子既為國之儲君,亦渴望建立功勛,以立身于天下。諸位皆是我帳下勾股之臣,今日召集諸位來此,正是請諸位為我謀劃,當今天下,做什么事情,才能建立不世功勛呢?”
劉淮毫無保留地說完了心事,便抬頭環看在座諸人,眼神期寄。
坐在帳下首位的荀若騰率先開口,道,“殿下,所謂天子從龍,豪杰從虎,庸人從眾。”
劉淮見荀若騰率先說話,面露驚喜之色,“五師傅心中有何韜略,速速道來!”
荀若騰是如今天子十二內衛中護壘衛的中郎將,能文能武,才華橫溢,深得天子劉彥信任和重用,也是太子劉淮的五師傅,值得一提的是,荀若騰與赤松郡郡守荀庾是同宗同族,也是曲州老牌八大世族之一的潁川荀氏中官職最高之人。
見天子詢問,荀若騰微微側身,向太子劉淮拱手道,“殿下,臣以為,夫天子者,領袖天下群倫之人也。為天子者,在觀天地之變,在察可遇之機,在選人用人之能,此為天時、地利、人和之道,握此三道,天下自然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黔首安生,自然會廣建廟宇,歌功頌德,陛下自然名垂經史。”
劉淮點了點頭,卻心覺
荀若騰屬實說了一堆廢話,但他還是按耐住性子,問道,“五師傅此言有理,不過,五師傅到底有何具體舉措?可否講明?”&nbp;
荀若騰呻吟片刻,對劉淮說道,“殿下,臣以為,殿下當向陛下奏請早日入朝輔政,親覽萬機,手筆斷決,此為坦途大道,而不應在于一時名利之得失,此為量小之道,無用之功也!”
劉淮點了點頭,沒有回話,很顯然,他對荀若騰這個答案,并不是特別滿意,在他看來入朝輔政那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他要做的,是成常人之所不能成之事,立常人之所不能立之功。
所以,荀若騰口中入朝輔政這條光明大道,被他左耳聽右耳冒,完完全全地忽略了。
向往崇山的劉淮,在這個年紀,怎么也想不到,他作為儲君,要做的事駕馭崇山,而入朝輔政、積累人脈,是駕馭崇山最快、最穩妥的方法。
“荀中郎,你此言差矣啊!”
劉淮雙目轉望,原來是武將出身的丞相府兵曹冉閔開了口,這讓他心中一喜,因為,他這位三師傅,總能給他意想不到的驚喜。
冉閔是太子劉淮的三師傅,也是劉淮六位師傅中最不拘小節的一位,見他一邊大口吞咽著美食,一邊大咧咧地說道,“天子者,翻三江、震五岳,腳踏江海、吞吐日月者也,將來殿下登基,那是吐個吐沫都會讓江間波浪向天涌的帝王,怎能沒有曠世功名加身啊
?殿下將到及冠之年,又是陛下獨子,入朝輔政那是順水推舟的事情,這怎么能算做功名?殿下倒不如趁現在出去走走,歷練一番,建立一些功勛,輔政時也好震懾群臣吶!”
劉淮不動聲色,可雙手在袖中不斷摩擦,興奮之情溢于言表,喊顯然,冉閔的話,很合劉淮的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