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軍陶侃索性拉著太子劉淮,跪在了劉彥身前,吐沫橫飛,說反話道,「陛下,不如把您兒子和老臣殺掉,祭了劍再比武,豈不有如神助?」
劉彥端詳了一眼劉淮,見劉淮眼神純徹,遂側眼看向陶侃,疑惑道,「你?」
陶侃久居宦海,秒懂其意,劉彥這是在問‘在這個不當不正的時候,你拉著劉淮上前阻攔,你陶侃到底是不是太子一黨的人。
于是,陶侃輕輕搖了搖頭,為掩人耳目,這老頭子臨機專斷,又拱手說道,「陛下乃萬金之軀,萬萬不可輕易舍身,老臣雖然用刀,但刀劍相通,不如,讓老臣前往與之一戰吧!」
對于劉彥這個‘你&qut
字的深意,只有橫在劉彥身前的呂錚猜到了,其余人忙亂之中已經失去了陣腳,自然只當是劉彥責怪陶侃‘膽大包天之意。
陶侃對自己從不說假話,這點劉彥是知道的,而這也是陶侃官運亨通的最根本原因。
得到陶侃的確切回應后,劉彥立即單手撥開呂錚的桃木杖,上前將陶侃扶起,嘿嘿笑道,「君王謀國,國危則亡,朕雖境界不高,可既為國君,今日國家遇難,朕自當奮勇向前。況且,朕從不打沒有準備的仗,諸位愛卿、太子,且退一旁,看朕退敵!」
陶侃聽完,心中大為激動不畏刀避劍,有此豪氣者,縱碌碌無為,非千古一帝呼?
陶侃遂起身閃到一旁,順道將劉淮拽到了一旁,不再說話。
劉淮欲言又止,怎奈執拗不過大將軍陶侃,也只得閉口不言。
引得群臣避退,劉彥溫聲一笑,憑空道了一聲‘來。
這一聲‘來字平平淡淡,甘泉居內卻嗡鳴大起,嘹亮高亢的龍吟之聲與之傳出,江湖兵器譜排名第一的吞鴻劍,拖著一條淡淡長長的金線,破開門窗、透開殿墻,直奔劉彥而來,其速度之快,所過之處的空氣都凝滯了三分。
吞鴻劍現世,天下之兵皆垂眉,就連駱弘一手中榜上有名的‘定光,都不禁瑟瑟顫抖了幾下,好似困獸嗚咽。
那吞鴻劍呼嘯竄到劉彥面前戛然而止,靜若處子,如一位等待王令的金甲將軍。
劉彥玄赤相間的龍袍輕輕舞動,金色心念從雙袖中流出,吞鴻劍與劉彥血脈相連,感同身受之間,劍身金光沖天,一條金色五爪金龍隨心念化形而出,緩緩離劍,繚繞劉彥歡快地盤旋不止。
《江湖兵器譜》排名第一的吞鴻劍,劍出既驚世,不愧第一之名。
平日里,劉彥溫文儒雅,絕不賣弄武藝,這是他有生之年第一次展現境界和功法,群臣皆有精微奧妙之感。
不過,轉念一想,群臣旋即釋然。
試想一個文武雙全、陽謀無敵的帝王,怎會沒有境界呢?綿延了五百年的漢室江山,又怎么會沒有吞鴻劍這樣的玄奇手段呢?
此刻的劉彥正雙眼緊閉,緩緩凝神蓄勢,這柄從光武帝劉秀一脈相傳到劉彥手中的皇家御劍,正隨著劉彥凝結心念的力度,快速原地旋轉,金光漸盛,那條繞身金龍愈發變大,威武生猛,龍首魁梧,有怒發沖冠之氣勢。
或許是血脈壓制,此龍一出,竟引得群臣不敢呼吸,連眼睛都不敢眨一下地目視此景,生怕錯過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