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初期,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次,春秋戰國時期威名赫赫的齊桓公,請神醫扁鵲覲見。
齊國先后有兩個桓公,第一個是春秋時代大名赫赫的五霸之首,齊桓公姜小白,第二個是戰國初期田氏奪取齊國政權后的首任國君,齊桓公田午。
扁鵲見的齊桓公正是這第二個齊桓公田午。
此公專橫自負,身體壯碩異常。
有一天,齊桓公在后宮習武,不慎將腳扭傷,疼得唏噓冒汗不止。
這種外傷,太醫急切間沒有辦法,便請來了正在臨淄城專治骨病的扁鵲。
扁鵲將齊桓公的傷處凝目看了片刻,便抓住齊桓公的腳脖子猛力一轉,只聽「咔嚓——哎喲!」兩聲,齊桓公頓時輕松。
仔細一看,腳上的紅腫竟漸漸消退,不消半個時辰便行走如常。
齊桓公高興,命人擺上酒宴答謝,想與扁鵲這種當時神人結下交情。
誰知當齊桓公舉爵向扁鵲敬酒時,扁鵲沒有舉爵,卻拱手正色道:「國公已病入腠理,不宜飲酒。」
齊桓公滿臉不悅,「寡人無疾。」
扁鵲起身做禮道,「越人一介醫士,國公無疾,自當告退,再會!」
說完便走了。
齊桓公對臣僚內侍們笑道,「醫者好利,總是將沒病之人說成有病,賺利成名罷了。」
過了幾天,齊桓公心血來潮,又派太醫將扁鵲請來,悻悻問道,「先生,你看寡人,生龍活虎,還有疾么?」
扁鵲凝神觀望,鄭重拱手道,「國公已病入血脈,當及早醫治。」
齊桓公生氣的揮揮手,話也不說,就讓扁鵲走了。
但齊桓公生性執拗,總忘不了這檔子事,總想讓扁鵲說他沒有病,于是過了幾天又將扁鵲召來,「先生,寡人還是有疾么?」
扁鵲道,「國公之病,已入腸胃根本,很難治了。」
齊桓公哈哈大笑,拍著胸脯,「先生啊,天下有如此壯實的病人么?」
扁鵲也不說什么,默默走了。
又過了幾天,齊桓公想想覺得奇怪,一個游歷天下的神醫,何以總是說自己有病?而且一次比一次說得重?莫非自己真的有太醫查不出來的病?
還是召他來再看看,畢竟是性命要緊,否則,始終是個揮之不去的陰影。誰知,這次扁鵲進宮后只是看了齊桓公一眼,一句話也沒說就走了。齊桓公大為詫異,派內侍立即趕上扁鵲問個究竟。
扁鵲對內侍說,「國君已病入膏肓,無藥可醫了,夫復何言?」
內侍驚訝,「先生,前幾天不是還說能醫么?」
扁鵲微笑道,「病入腠理,燙熨所能治也。病入血脈,刀灸所能治也。病入腸胃,良藥和酒可以治也。病入膏肓,雖上天司命,亦無可奈何,何況人乎?」
五天之后,齊桓公病發了,四處派人請扁鵲醫治,扁鵲卻已經離開了臨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