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大地物華天寶,處處地地都是別樣風情。
位于渤海之濱的臨淄郡,隸屬于曲州,這是個極有意思的地方。
這里是春秋四大國齊、晉、秦、楚中齊國的故土,也是一鼓作氣、老馬識途、畫蛇添足等著名典故的發源地,這里誕生了無數帝王將相與豪杰俠客,是中華民族最為璀璨的文化瑰寶之一,六百年前的舊齊稷下學宮,包容了天下士子,成就了百家爭鳴,所以,這里亦被后人稱之為華夏文脈。
或許臨淄郡的百姓受儒家思想教化深重,老齊人性格從容寬厚,通情達理,善飲好學,足智多謀,愛發議論,鄉土觀念很重。
司馬遷在《史記》中曾記:齊魯之地,其俗寬緩闊達,而人足智,好議論,地重,難動搖,怯于眾斗,勇于持刺,故多劫人者,大國之風也。
這種安逸又不爭的性格,使齊地有一種‘世外桃源’之感,再加上臨淄郡不與太昊城毗鄰,相對于遠離了江家的階段斗爭中心,也直接導致了在當今風云際會的曲州,臨淄郡毫不顯眼,存在感極低,始終保持了一種與世無爭的淡薄姿態。
可是,若論起綜合實力和底蘊,臨淄郡足可以在曲州九郡,甚至在天下九州的所有州郡中,躋身前五甚至前三。
江湖之上,臨淄郡有儒家圣地賢達學宮、陰陽家偏門兒極樂豐都和以樂載道的幻樂府,三家都是江湖上頂尖的大門大派,是屹
立在齊魯大地上的三座大山,隨便拿出來一個,那都是傲視一方的江湖霸主。
廟堂之中,曲州八大世族之一的‘瑯琊王氏’在此茍延殘喘,強吊著一口氣兒,期待著重孕生機;新起世族段家借漁鹽之利,在此扎根;即墨縣城外,建制不全、軍備腐朽的臨淄水軍和武備軍,在這一畝三分地里無憂無慮地養著大爺。
六方勢力匯聚在此,廟堂江湖,在千里漁鄉相安無事了十幾年。
所以,世人盛傳:臨淄郡的人不是不爭,是不思于爭,不想于爭,不屑于爭。
這種風平浪靜與世無爭的平淡生活,終于隨著公元345年冬天的到來,被一一打破了。
十一月中旬,萬物收藏,躲避寒冷,休養生息。
蕭疏的冬野,三個單薄身影,裹襖踏馬,慢慢行在漫無人煙的官道之上。
在凜冽冬日里,官道難行,山路更難行,安逸的臨淄郡百姓們,在秋季備足了糧食,冬日便極少出遠門,能在這時還策馬在官道之上的,必是身懷要事之人。
視野拉近,三個單薄身影,兩男一女,正是從草廬出發的劉懿、喬妙卿和蕭凌宇。
有蕭凌宇這個‘坐地戶’領路,劉懿三人一行以極快的速度向東北行進,奔赴隸屬于臨淄郡的蓬萊縣。
蕭凌宇是個自來熟,同劉懿夫妻相處了幾日后,完全沒有了初見劉懿時的瀟灑風度。一路上,蕭凌宇那張嘴好似諸葛連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