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錫城領導在萬般的挽留,但是高瓴沿著后世中為的步伐,進行研發中心多元化的布局,不會改變。
魔都只是頭陣,后期的江城,長安,蓉城,朱三角未確定的某個定點還有帝都,五個地方,以及1-2個國外的城市,將會設置高瓴的研發分中心。
就像很多人才不想來錫城一樣,很多的人才也是想留在自己的家鄉。
雖然高瓴規模的不斷龐大,其需要的人才規模,也是在不斷的龐大。
這就像造船是一樣的。
你造一艘小型獨木舟,可能一兩個人,花上那么幾天,就可以造好了。
而如果你是造航母?
瓦格梁號航空母艦,單單設計圖紙就整整有10噸,而這還不包括武器和核心部件的圖紙,完整版的有20噸!
擺放在倉庫里頭從地上堆到屋頂,那種感覺想想就令人感覺到震撼。
就這玩意兒,畫個圖紙沒有上萬個工程師,伱幾個人畫到死都畫不出來!
而且這玩意兒不是畫出來就行了。
每個零件還要出加工圖,如果剛開始沒有經驗,只按圖紙加工出來,到最后裝配不一定合適,航母組裝完還要不斷的試驗,期間的花費是非常大的,人力物力財力。
高瓴的幾個bu也是同樣的道理,芯片研發越來越小,越來越復雜,同樣的汽車設計,人工智能,都是一樣的道理。
高懷鈞的金手指只能指引出方向,但也僅僅只是方向而已。
工業系統實在是太復雜了,你讓他現在手搓出5納米的芯片出來,那他也不可能做得到。
所以在體量不斷擴大的高瓴研發中心,因地制宜設置不同的研發中心,則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而唐祿聽到高懷鈞這么一說,心中不由得一驚,不由得有些五味雜陳起來。
高瓴要搬遷到魔都,在錫城當地可不是一件秘密。
錫城市中心,1萬多一平的房價,就像后世的松山湖板塊的房價一樣,主要都是靠著高瓴這群高薪的研發人員撐起來的。
現在這群人,到底是搬遷部分,還是全部都搬,不要說錫城老百姓了,就算是錫城領導都不敢打保票說一定怎么樣怎么樣,事情的關鍵還是在于高懷鈞是怎么樣想的。
而現在,從他的嘴中終于是吐出了最新的想法。
如果這個想法流出到錫城房地產市場上,多的不要說,房價降個20%是輕輕松松。
本來錫城現在的房價,比姑蘇市中心還高,這種不平衡的狀態一旦被打破,泡沫直接被擠出,是妥妥的事情。
不過,隨后他也是為高懷鈞對于魔都的影響力暗暗心驚!
這高瓴研發人員搬遷,林林總總加起來,最起碼要有上萬人搬遷過去,而且那邊還要繼續招聘員工,后續再發展發展,絕對可以在青浦那個地方,再造一座小城出來,那不得了!
在華國,現在哪個科技公司,有這個信心和實力,搞得出來這個玩意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