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他們剛剛在華國設立了華國總部,這個總部可不是亞太區下的第三等級機構,而是和北美總部并立的第二分部。
在這樣的重視之下,兩大品牌的汽車銷量依然逐漸走低,合計的市場份額已經破了10%的量!
以后還會不會繼續下調,這誰都沒有底。
鄭義宣這個年,是甭想過好了!
在這種情況下,鄭義宣也逐漸失去了原來很好的耐心。
他重新把實現聚焦在了幾年前,那個被自己直覺所發現的高懷鈞身上,順著他的“履歷”,一步步地往下梳理,想要找到線代和奇亞兩個汽車品牌止跌回升的關鍵節點和關鍵鑰匙。
2008年,高瓴車輛第一次研發汽車,研發出來了第一款汽車。
這是一款非常糟糕的兩廂車,而且是用了現在極為冷門的能源——電!
不出意外,這款車并沒有在市場上,飆出多大的水花出來。
隨后在2009年-2010年這兩年的時間里頭,他們居然開天辟地的,連續研發出了一款b級別車和一款城市級的suv。
高瓴汽車的汽車銷量,開始愈發好轉起來。
在這個變化上,很難想象他們只是一個在2008年,才剛剛開始啟動研發的菜鳥公司。
像線代汽車,在1947年開始正式研發和生產汽車,就是以德日系的汽車為生產目標,慢慢進行摸索,并慢慢研發自己的汽車三大件,才發展到現在的這個程度。
至今,已經有60年歷史了!
也就發展到現在的規模。
而高瓴這家公司,四年時間,只有短短的四年時間,就像開了掛一樣,四款車型的銷售額超過了404個億!
其中漢銷售了6萬臺,秦銷售了8萬臺!
不要小看他們的車型每個月的平均銷售量只有5000-7000臺的水平。
這可不是一輛普通的燃油汽車,而是一輛冷門的混動汽車。
這個水平的量,已經算是非常不錯的量了!
一家剛剛成立四年的公司,委實恐怖!
有沒有一種可能,這個小子獲得了一個知道未來發展方向的金手指?
想到此處,鄭義宣不由得莞爾一笑。
自己是不是年紀大了,老糊涂了。
這種離譜的想法也有!
這根本就是天方夜譚的事情。
這個世界上再優秀的人才,也不可能全知全能,也不可能一直贏下去,這是牢不可破的規律。
要不然線代集團廢了那么大的勁兒,在華國配置了那么豪華的陣容,依然取不了多大的成績,這是有問題的。
想到此處,鄭義宣再一次陷入了迷茫。
這個東西,真的難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