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款歐洲人喜歡的產品,如果能夠進入歐洲大大小小的家庭,那對于高瓴維持在歐洲的品牌溫度,是非常有用的。
第三,針對歐洲人的使用習慣,進行全面的歐洲文字化工作!
這個歐洲文字化,不僅僅是小瓴語音管家的歐洲文字化,更是從手機內置輸入法到汽車液晶控制屏,甚至是電子手剎的提示按鈕等等,一系列細節化的vi的立體化設計!
這一套系統的確定,甚至是需要在生產線進行調整。
這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把高瓴在華國生產的產品,然后就直接轉送到魔都大小洋山港口,就可以落實的。
需要高瓴科技和高瓴車輛,在所有的細節都進行重新梳理。
才可以完成!
賣產品賣到最后,其實賣的就是服務。
高懷鈞并不想自己的產品,在服務上有所受損。
第三,除了新的定制化衍生品的研發以及歐洲vi本土化以外,還針對性地定制化當地的智能化設施。
要知道,高瓴的大部分產品,都是為華國人設計的,其實并沒有考慮到國外人的使用習慣。
比如美顏神器,考慮的核心模板,就是華國女性!
而歐洲人不僅僅有白人,而且有很多其他的有色人種。
這些人,如果使用美顏神器,是不是需要考慮更多本地化的東西進去?
比如后世傳音手機,針對黑色人種所針對性設計的美白功能等等!
這些都需要人工智能團隊,設置專題組,進行專項研發和設計。
還有就是高瓴地圖這一項神器,在歐洲就需要一份最新的地圖,這一份地圖要跑出來,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可不小!
現在只能購買一份gps的粗糙地圖先跑著,后期肯定是要換上高瓴的高精度地圖的。
但是要有高精度的地圖,那就必須要有專門的工作人員來確定和矯正好城市道路和其他的鄉鎮道路。
這些可都是要時間磨出來的!
現在如果不花錢和精力做出來,還什么時候去做?
這第三項在軟件方面的動作,看起來很繁瑣,但確是高瓴能夠在安身立命之根本!
如果沒有強大的,歐洲汽車公司所沒有的軟件系統支撐,那高瓴還怎么和其他公司玩?
怎么拉開產品的實質性距離?
這是不可能的!
這三個點,完全可以說是所謂的全面級產品經理的c端客戶思維的完美體現。
而高瓴在產品硬實力之外的真正殺手锏,其實就這三個點的推進上。
高懷鈞可以忍受一兩年之內,這個本土化戰略的不成功,但是絕對不會忍受三年之后,高瓴在歐洲的產品,還是華國產品的附加影子。
他需要歐洲分公司完全從華國總部之中脫離起來。
完全用歐洲客戶的思維,來思考當地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只有這樣,高瓴的歐洲戰略,才能初步成功!
而聽到高懷鈞的吩咐之后,在場的歐洲高管們,都一個個的不由得目瞪口呆起來!
現在只是剛剛登錄歐洲,高懷鈞居然想到了那么多。
這六邊形戰士,簡直了!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