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實在是太燒錢了!
而且,高瓴芯片廠的費用還沒算進去呢。
在后世,太積電在美麗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的5nm半導體廠,三年總投資約120億美麗元,約850億華元。
新廠的建設成本,主要跟制程節點(幾nm)和晶圓尺寸(wafersize)有關系。
制程越先進,晶圓尺寸越大,建造成本越高。
并且,每個節點的相較上一代,都有約20%-30%的提升。
當然,像高瓴這樣的65nm半導體廠,所需要的資金不需要那么多,但是也是要35億美麗元的消耗,共計210億華元!
200個億!
相當于高瓴集團2013年的實際總利潤,當時的利潤值在255個億左右。
每個技術節點的成本指數提升,首先導致了晶圓廠不得不將很大一部分利潤,直接投入到下一代的開發當中。
而這導致只有盈利最強的晶圓廠,才能持續為下一代投入。
大部分公司將無法跟進技術進步的節奏,而退出研發。
這也是為什么太積電恒者恒強,如果不是后世美麗國,其他芯片廠商的機會,那是一點都沒有。
而這,還沒算如果高瓴開啟第二工廠的建設,搞32nm技術去,那自己的消耗量,更是海里去了。
這么高的資金消耗量,簡直就像打開了的水龍頭一樣。
止不住,完全止不住!
這還只是攤子攤大以后的第一年,2014年呢。
以后呢?
單單靠自有資金的運轉,現在是越來越困難了。
“咳咳,我來說兩句。”
“高瓴缺錢,而且是越來越缺錢,這在未來是可以遇見的。”
“不過,核心的一個點就是,現在我們的研發節奏,進行得實在是太快了。”
“別人家的手機,一般都是一年以上,大迭代甚至是兩年以上的研發節奏,咱們是半年。”
“別人家的汽車,一般都是三年以上的大迭代,咱們硬生生在半年之內就卷了出來。”
“這速度快是快了,但是資金的重疊性肯定非常嚴重,這還是基于高總針對我們的研發進度進行針對性指導的前提之下。”
“如果我們把研發的進度放緩慢一些,那我們的企業發展,或許會更為穩健一些。”
在一旁的老資格高管,寧遠說道。
這話,也就是寧遠敢說!
其他人,比如閔偉國,王鳳英這種后來輩,可是腔都不敢開一個。
作為跟著高懷鈞打江山的老臣子,輔佐過一老一幼兩代高瓴主人,他在高瓴的威望,那絕對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級別的存在。
不得不說,他說得很有道理。
在這個時代的人們,可不像高懷鈞,對于未來是未知的。
高瓴現在如此地激進,像極了后世的永遠大地產,那真的是誰勸都沒用!
他們作為旁觀者,那自然是心驚肉跳的。
高瓴是一艘大船,這里頭有一大群跟著走的死忠們。
他們可不想這艘船就這樣隨隨便便地沉沒了。
聽到這里,在場的眾人,都是紛紛點頭。
高瓴的節奏已經不用快來形容,完全就是光速。
在高瓴工作一年,那扎實的工作強度,都相當于在外面兩年,在國外三年了。
而且這是持續慣性,誰也不知道這個公司會在什么時候崩。
但是,高懷鈞卻是皺了皺眉頭。
如果高懷鈞是一個普通人,是一個普通的領導者,那么這些建議,是極中肯的。
但是他重活這一世,高瓴在他的帶領之下,從一個普通的電風扇廠開始快速發展,發展到現在這樣一個年銷售額超過1500個億的龐然大物,也就10年的時間!